闽商新媒体

商会圈商社连线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在“俊波精神”发源地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17-11-01 阅读量:5991

  2016年底,为响应中央和福建省委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部署,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来到政和县杨源乡的翠溪村,进行精准扶贫活动。福建省政府驻京办副调研员陈巍来到翠溪村挂职。
  杨源乡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群山绵绵,岩种复杂。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所在的政和县东南洞宫山区域,曾是中央苏区闽东特委领导的政屏根据地所在地。
  目前翠溪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和省定贫困村。2016年,翠溪村人均纯收入约5200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水稻、锥栗、茶叶、毛竹等种植业收入和劳务输出收入。常住人口大约150人,以老年人为主,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155.png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207.png


以党建凝聚人心
  翠溪村党支部班子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党支部委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年轻党员普遍在外发展,不愿回村工作,党支部软弱涣散,带动能力不强。
  一年来,从建制度、守纪律、讲规矩入手,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指导村“两委”拟定年度计划、确定工作重点,与村“两委”共同安排、共同部署各项工作,为村干部理思路、教方法、定程序,在实干中提升基层干部的理解力、执行力和落实力。
解养老之困
  在翠溪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空巢老人。农村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加之经济相对落后,医疗条件很差,尤其是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大量留守老人呆在家中,无人照顾,生活十分困难。从当前的状况看,农村养老院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大都集中在乡镇,留守老人很难像城市一样做到小区养老。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518.png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536.png


  为这些老人做些事,一直是村领导们思考的问题。机遇出现在翠溪村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设上。在寻求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理事长、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执行会长、中泽农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郑武先生支持该项目建设的沟通中,得知郑武所在企业正在进行养老地产的思考,于是把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和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统筹起来规划的想法就油然而生,中泽农当即表态支持这样的想法,并拿出资金和成熟的运作模式来保证后期的运营,为农村养老院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农村人的养老问题探索经验。
  在北京闽商的大爱支持下,由北京商会会员企业中泽农控股有限公司和福建创四方电子有限公司分别援建的两个民生项目相继建成,中泽农控股将老人幸福院的运营模式搬到了翠溪村,为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
  翠溪村位于大山峡谷深处,腹地狭窄,村落挨着溪水沿山而建,村后又是地质灾害点,建房密集,村民的生活空间严重不足。尤其目前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没有活动和锻炼的场所,没有独立的村部,服务群众的设施和条件极度欠缺。
  村前的溪流穿村而过,遇到夏天台风和暴雨时节,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冲毁道路和农田;进入村中的巷路,是孩子上学、农民务工、货物运输的必经之路,多年以来一直坑洼不平、尘土飞扬;村内多数老房都没有排水管道,屋内普遍没有卫生间,仅有的公厕为露天粪坑,外来人员无处方便;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简单填埋、甚至直接排入溪水中,给环境和生态造成极大破坏……
  经村两委会初步研究之后,结合翠溪村的资源禀赋,陈巍给翠溪村民绘制了一张短期规划蓝图,明确了12个字的村庄定位——“现代休闲农业+乡村生态旅游”,对急需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做了设想和规划。他四处奔走,动用一切资源,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给予支持。
  一年来,在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的帮助下,村里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村后门山地质灾害护坡工程、村民服务中心(老人幸福院)、防洪堤工程、村内道路硬化工程、乡村休闲公园、拦河坝工程、现代公厕、绿化亮化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村内的文化和运动设施也得到修缮,村容村貌大大改善。
  原来无人管理的村属资产进行了盘活,村集体茶园的外包使村财增收实现零的突破。村民的土地实现了初步流转,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和农户签订了土地出租协议,村民收入实现多渠道增收。
  如今的翠溪村,村“两委”班子强了、人心顺了,道路平了,财路来了……。而陈巍从首都到农村,从对农村一无所知到“农村通”、从“外地人”到“村里人”,身上发生了太多变化,正是这种“蜕变”让他一步步走进村民的心里,也渐渐成为翠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