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杂志-闽商网讯(陈丽媛)3月19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了《机遇之城2021》报告,厦门、福州榜上有名!
据了解,《机遇之城》系列报告自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发布8期。《机遇之城》是在立足全球视角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和城市特色,对中国城市进行全方位跟踪观察的研究报告。
《机遇之城2021》共有“智力资本和创新”“技术成熟度”“区域重要城市”“城市韧性”“交通和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文化与生活”“经济影响力”“成本”“宜商环境”10个观察维度,下设58个变量。
城市群和都市圈崛起
根据《机遇之城2021》报告,排在前4位的依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个城市。
从报告上看,北上深广四座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部合伙人金军说,城市要综合、均衡、全面发展,现在北上深广四座城市在大部分维度下的排名都比较均衡,互相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其后10位依次是: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香港、长沙、郑州、厦门、西安。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表示:“中国最大的12个城市群的人口总量占了全国人口的63%左右,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89%,接近90%,城市群整体在崛起,特别是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三大超大城市群为主体。”
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部合伙人金军说:“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年报告重点观察的方向。”
过去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生态、服贸等重点领域已率先实现突破,“一盘棋”协同发展态度基本形成。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市场及北京主管合伙人周星介绍道,京津冀的经济规模已具有世界级体量,但主要差距还是功能分工和协同水平,需要解决不同地区优势间分散、无序、固化等现象,降低地区间不平衡差距,通过科学规划,会聚各城市特色形成合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致力于打造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整体实力强、中心城市表现突出的特点。普华永道中国上海政府事务主管合伙人秦洁认为,在“宜商环境”维度,长三角城市群最领先,反映了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动力和对企业友好的环境。同时,上海在“区域重要城市”排名第一,显示了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未来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今年,《机遇之城2021》观察城市范围增至47座,新增了惠州、东莞、江门、肇庆、常州,整体观察区域覆盖了中国多个主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等。
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已全部覆盖。
粤港澳大湾区在“技术成熟度”“城市韧性”“交通和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文化与生活”和“宜商环境”等观察维度上有较为集中的优势,有5个及以上城市进入维度排名前20。《机遇之城2021》报告指出,大湾区城市群在技术、交通、宜商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优势明显,“深圳、广州、香港”三大核心城市引领带动湾区的发展。
随着中国进入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愈发凸显,在“区域重要城市”和“经济影响力”这两个观察维度下,排名靠前的多为中国重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体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及消费需要新增人口涌入,而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也面临挑战。
《机遇之城2021》报告认为,城市群发展将是未来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对大型城市的功能迭代、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城市群的崛起加快了区域一体化的步伐,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表示:“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前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快于规划目标,一批城市群崛起并加快了一体化步伐。这些进展强化了城市的增长动力,提高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福祉,也更有力地支持了脱贫攻坚和乡村的振兴。城市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 ,也帮助中国更好地应对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
厦门和福州的优势在哪?
《机遇之城2021》报告显示,在覆盖到的47座城市中,厦门总排名第13,福州总排名第28。
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部合伙人金军解释称,苏州、香港、长沙、郑州、厦门、西安的发展也体现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
查看报告可以发现,厦门和福州的排位相对均衡和平稳,在部分细化指标中位列中游甚至前列,体现了城市的发展特点和潜在机遇。
在单个观察维度上,厦门在10个观察维度中,排名较高的维度是“城市韧性”“交通和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宜商环境”。福州在10个观察维度的排名相对较稳定,大多处于中游附近。
“智力资本和创新”维度下的“专任教师变动率”变量中,厦门排在第五名,表明人口增长对中小学教师的刚性需求,这一趋势在“流动人口变动率”变量上也得到印证。
与“智力资本和创新”相比,“技术成熟度”同样是关注城市的创新发展,区别在于“智力资本和创新”侧重观察城市的基础创新能力,而“技术成熟度”侧重观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技术的产业化水平,即当下已有技术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在“技术成熟度”观察维度下,厦门排名19位,福州排名24位。其中,新能源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趋势,也是中国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战略方向。除限购城市外,厦门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变量表现亮眼,排在第10位。
福建省近年来相当重视新能源发展,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电动福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福建省将重点培育和打造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全省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800亿元。
借着政策的东风,福州重点依托青口投资区,以奔驰汽车、东南汽车为龙头,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厦门已形成材料、电池、整车为发展主体,充电、储能、梯次利用及能源管控等配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上游材料领域,拥有厦门钨业、瀚天天成、凯纳石墨烯等企业,在中游电池领域,拥有中航锂电、三圈电池、华锂能源等企业,在下游整车领域,金龙客车与百度联合开发的全国首辆商用级无人驾驶微循环电动车、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
多年来,福州和厦门发展整体比较平衡,作为东南沿海重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 期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依然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区域重要城市”维度中,厦门排名16,福州排名25。厦门以其优美的港口城市环境和经济特区地位,在“国际游客”变量中,位列第7,体现了其知名旅游城市的地位。
厦门在“城市韧性”和“交通和城市规划”维度中,均排在第九位。
特别是,“城市韧性”观察维度中的“卫生健康财政投入”“养老保险覆盖率”“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公共安全财政投入”等变量,厦门的表现显眼,排名都在前十行列。而福州在“生产安全”变量中,也进入了前十名。
在“十四五”规划中,韧性城市建设也是关注的重点之一。厦门一方面依托经济实力保障了在医疗、养老和应急管理方面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也源于城市较为完善的应急响应顶层设计与智慧化的城市治理手段。
“交通和城市规划”包含六个变量,其中“汽车出行”“公交出行”“轨道 交通”和“交通效率”从基础设施、运载能力与运营效率上描述城市交通情况,‘绿化”和“城镇化”主要考察城市规划和发展情况。
“绿化”这一变量通过建成区绿地面积与覆盖率反映城市规划中的绿化环境,厦门位列10名。实际上,不论是厦门,还是福州,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管理理念,长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注重社会文化建设。
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观察维度中,厦门排在了第十,“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优化”“人口流动”这三个变量分别位列第2、第6、第6.福州尽管在这个维度的总排名仅在28名,但“空气质量”这个变量的表现不错。
此外,在“成本”观察维度中,厦门和福州的排名相对靠后,分别为第34名和第28名。
实际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对综合成本水平也普遍偏高,排名也比较靠后。举例来说,澳门、香港排在倒数第一、二位,紧接着为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北京等总排名前五的城市。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较高的经营成本并不能限制城市的发展,成本升高更多的是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