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正式发布。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21年以来,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营商环境”持续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在2021年召开的2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7次会议都提及优化营商环境或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持续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和关切,都在进一步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在《2021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上,福建有三地创新实践案例入选,分别是福州、厦门、泉州。
营商环境越来越有“温度”
自2020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中国各城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指示精神,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效。
2021年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内容;9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凸显了“创新”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性,为各地进一步做好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引,也为观测城市营商环境优化水平提供了全新坐标。
《2021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立足主流媒体第三方视角,以创新为核心构建了综合分析框架,覆盖了国务院《意见》中的10方面重点任务、101项具体改革事项,相关部委、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主要行业协会的权威专家,以及来自国企、民企、外企的企业家代表组建专家委员会,对城市营商环境创新的基本面和最新情况进行了梳理。
《报告》提炼了2021年度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许多共同的创新亮点。比如在证照改革、“一网通办”、智慧监管、政务透明、“一站式”服务、信用风险分类、清单管理、“单一窗口”、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方面,各城市都因城施策、推出了各自的创新举措,对于进一步破解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报告》也呈现了2021年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正朝着越来越有“温度”的方向不断创新,越来越注重政府制度、政策高度和城市温度三者的有机结合。
比如,北京市推动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通力协作,通过细化告知承诺模式、率先实施区域综合评估、建立全过程政府综合服务机制、推进产业用地标准化改革等组合措施,建立新型企业投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服务企业投资项目快速落地的新路径。
再如,上海市出台系统化行动方案,升级企业开办、注销“一窗通”平台,优化公用事业接入服务办理方式,深化税费缴纳综合申报改革,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健全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体系,完善就业信息监测机制,推进创新创业载体体系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又如,重庆市携手四川省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线上连通重庆“渝快办”、四川“天府通办”平台,推动川渝两地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互用,线下推动县级以上实体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川渝通办”窗口,实现“就近办、一次办”。实现跨区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政务服务。
随着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中国正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契机,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营商环境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福厦泉积极推动营商环境创新
随着国务院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各城市也在发力新一轮营商环境举措创新,符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特征的个性化举措不断涌现,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正呈现创新突破的新态势。
《2021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以直辖市、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5个GDP超过万亿元的经济活跃城市作为主要观测对象。
这41个城市经济总量约占全国一半份额,产业分布极具代表性和引领性,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的营商环境创新方向也代表了中国营商环境整体创新水平和趋势。
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相关创新实践案例入选报告,成为全国41个案例之一。
福州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长期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早谋划、高站位、抢开局,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数字和信用建设”为载体,以“市场主体满意和营商评价提升”为导向,实施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全面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福州市创新实践案例《创新监管方式 维护医疗保障基金安全》呈现了福州市创新工作:引入专业机构开发了福州市医疗保障信用体系信息管理系统。目前,福州市依托市医疗保障信用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全面数据的汇聚介入,打通了跨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壁垒,并且首创了“医保信用就医”模式。
央视《报告》评价福州市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开放心态引入专业机构破解医保基金监管难题。通过开发福州市医疗保障信用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信用机制,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发挥了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厦门市坚持刀刃向内直面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解营商环境难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市发改委总协调、各指标责任单位分别负责、各相关单位配合协同推进的良好态势,跑出了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厦门速度”。
厦门市创新实践案例《推动“跨境贸易”集成化改革,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率先打出系统性、集成化的口岸提效、降费、促便利的“组合拳”,推进“政府主动降费、市场阳光收费、行业协同规费、智慧服务提效、监管创新便利、信用红利护航”,破解跨境贸易成本高、通关时间长、申报手续多等问题,持续提升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央视《报告》评价厦门市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港口城市,聚焦跨境贸易成本高、通关时间长、申报手续多、港口效率低等难点痛点,率先打出“组合拳”,高位推动部署,统筹协调各口岸单位实施系统性集成化改革,持续提升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港口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助力对接高水平国际自由贸易规则,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2021年,在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这一重要发展锚点上,泉州市出台《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泉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攻坚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聚焦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核心指标成立17个工作专班,在127项攻坚任务里逐一破题。建成市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达90%,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60%以上列入“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推行“局长走流程”,解决行政审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479个、压缩779个工作日。力争到2023年,进入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企业对泉州市营商环境满意率达到95%以上。
泉州市创新实践案例《服务企业零距离、服务项目零收费》呈现了晋江经济开发区按照“推行亩均效益准入倒逼机制,加强优质产业空间供给,加快园区提容增效,积极争创国家级园区”的要求,精修规划,提高园区工业用地容积率;把好关口,提高投资强度准入门槛;做好服务,推行“双零”服务机制;提前介入,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多评合一模拟审批”,让园区企业真正享受到“放管服”改革红利。
央视《报告》评价泉州市作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以核心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助力产业升级,如晋江经济开发区从人才提升、政策落地、要素保障、金融支持、人本服务等方面入手,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放大园区要素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质量,造强服务磁场,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