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翔安)产业区一角(厦门火炬高新区供图)
厦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厦门火炬高新区激活创新因子,不断发生变化——
颜值更高。红瓦白墙与摩天大楼交相辉映,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落成;在厦门岛的东北部,产城融合的同安翔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正加速崛起。
内涵提升。今年1—6月,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62.82亿元,同比增长11.84%;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6家,占全市43.8%;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共计147个单位,厦门火炬高新区综合排名居第21名……
以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厦门火炬高新区大力激发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构筑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产业的拔节生长。
创新主体活跃
8月24日,美图公司在香港发布2017年上半年业绩公告。截至2017年6月,美图的应用已覆盖全球超过11亿台独立设备,全部应用月活跃用户达4.813亿,拥有超过5亿海外用户。
美图这家土生土长的厦门企业,用8年时间的打磨,将美的享受带给了更多人,也实现了自身的“美丽升级”。2016年12月,美图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根据AppAnnie的统计,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美图屡次跻身全球前八位iOS非游戏应用开发商之列。
事实上,像美图这样的创新因子还活跃在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基于LTPS(低温单晶硅技术)的良好市场前景,天马微电子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分别投建一条第5.5代LTPS生产线、一条第6代LTPS生产线,填补我国高端显示领域的空白;科华恒盛拥有能基、云基、新能源三大产品体系,拥有业内首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并在全国建立五大现代化制造基地,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
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已拥有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100多家,培育上市企业86家(含新三板挂牌),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引擎。
创新平台给力
在厦门火炬高新区软件园二期,每两周召开一次的园区战略咨询委员会早餐会,已成园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个由园区龙头企业第一负责人组成的议事机构,为园区的企业和管理者搭建了直接沟通的平台。轻松的早餐时间里,大家围绕园区规划、产业发展畅所欲言,碰撞出推动园区和企业发展的金点子、好思路。
“这样的形式以问题为导向,更好地服务企业,也发挥了企业智囊团的作用。”厦门软件园负责人说。
以火炬高新区产业联合会为“红娘”,高校、科研机构的最新科研成果得以与企业“牵手”,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会员企业间也实现了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目前,产业联合会已拥有会员企业200多家,举办各类会员活动80多场,内容涵盖政策扶持、人才服务、技术培训、科技金融等,推介投资项目80多个,推动会企合作16个。
除此之外,火炬高新区还深入企业一线,走访企业了解需求,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今年6月,唯你网“园区宝·数观园区”系列产品上线运行,通过大数据自动搜集整理,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为软件园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益参考,实现了园区智慧管理。
创新生态多元
作为创新创业的“苗圃”,火炬高新区内的厦门创新创业园硕果累累,有500多家中小微科技企业在此孵化“毕业”,部分企业已发展成为科技“小巨人”,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有20多家,规上企业100多家。
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厦门火炬高新区着力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目前,已建立3个国家级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1300家。
同时,加强创新平台支撑保障,拥有公共服务平台30多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47个、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个、12家博士后工作站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杠杆作用,大力建设海西股权投资中心,吸引上百家创投、银行、担保、券商、律所等机构加入,有效推动了金融和产业“双轮”协同发展。
向人才要后劲,2009年以来累计培育、对接人才项目396项,聚集300多名国家、省、市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8万多名各类人才在高新区创新创业。
“我们将围绕‘厦门创新驱动主引擎’的定位和目标,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晓舟表示。
产业:
城市发展“芯”动力
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 (厦门火炬高新区供图)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雷飏)在同翔产业基地翔安片区,厦门芯光润泽科技有限公司第三代半导体功率模块产业化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该项目拟建成国内最大的碳化硅研发设计及产业平台,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36亿元。
“这是我省唯一引进的碳化硅研发产业化项目,未来,这里将成为支持我省碳化硅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同翔产业基地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厦门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孕育城市发展的“芯”动力。
不久前,厦门火炬高新区今年首批6个集成电路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将进一步壮大该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龙头项目——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顺利导入28纳米制程并量产,其产品良率高达94%,成为大陆技术水平最先进、产品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圆厂;美日光罩项目加速建设,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中游环节,光罩在整个产业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改变先进光罩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
随着一批“补链强链”项目相继落地,以及已落户的联芯、紫光和三安等重点项目加速释放产能,“厦门芯”为城市注入的活力日益显现。
数据显示,作为厦门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火炬高新区集成电路的企业数超过百家、产值超过百亿元,去年,火炬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在全国排名第六,初步覆盖芯片设计、材料与设备、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产业链环节。今年上半年,火炬高新区集成电路产值超过64亿元,同比增长26.1%;预计全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可望突破140亿元。
“具备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厦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去年,厦门发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意见,对产业进行扶持。根据规划,厦门设立了规模超过5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引导财政、金融、社会等资金投向集成电路产业。
此外,厦门市还规划了近20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按“一区一园一基地”主线进行产业布局;围绕联芯、紫光、三安等产业龙头,配套引进关联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全力推进清华大学厦门工研院、中科院大学厦门微电子产业研究院等产业研发平台建设;推动园区重点企业到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等开展校企合作,同时与市教育局合作建设厦门微电子产业研究院,培养产业紧缺人才。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制造、设计和市场联动,打造完整的集成电路、应用、信息服务业态的生态格局;力争到2020年产值达500亿元,2025年达1500亿元,打造集成电路千亿产业链,建设成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重镇。
人物
赛凡黄剑:存储不凡
厦门软件园三期(厦门火炬高新区供图)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雷飏 自主研发业内首款基于双控制器设计的全对称分布式集群存储系统;成功研发世界首创的双控横向拓展集群NAS存储;联合央企某公司,共同开发基于蓝光存储的光磁一体存储平台……
2011年,远赴美国深造了二十余年的黄剑回到祖国,在厦门创立了赛凡信息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特聘外国专家,厦门市“双百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领军型创业人才,短短几年,黄剑就带领着赛凡在国内存储技术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
归国前,黄剑在EMC中国研发集团担任专利委员会主席和统一存储部CTO,这之前还有在Intel美国担任高级顾问工程师、高级研发经理等经历,之所以回到祖国自主创业,黄剑说,为的是实现“为国人做自己的存储产品”的梦想。
较早就“嗅到”数据大爆炸时代气息的黄剑将目光聚焦在了高端云存储技术上。
“赛凡成立之初就定位于国内中高端存储市场,我自身在行业里的资深经验可以带领赛凡在这领域做出成绩。”黄剑说。让黄剑颇为自豪的是,赛凡云存储从操作系统到实现云存储服务的所有软件均为自主研发,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目前为止,项目获得一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6项软件著作权。
赛凡快速成长的这几年,正是国内存储市场巨变的时期。此前,国内存储市场几乎被国外巨头垄断,国内存储厂商更多是靠替代国外低端产品的模式存活。赛凡坚持自主创新,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厦门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骨干企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赛凡云存储系列产品不仅在业内取得了多项关键指标的第一名,还在2015年竞争入选厦门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甲控乙供)优质目录》时,击败了IBM、戴尔、华为等多家国际品牌,在入围产品中名列第一。
“去年,我们还联合易华录公司,共同发布了基于蓝光存储的光磁一体存储平台。这个平台把赛凡云存储与蓝光存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针对海量冷数据的存储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低能耗、大容量的存储方案,为建设大型绿色数据中心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黄剑介绍。
据悉,赛凡的云存储产品先后在中科院地球所研究工作站、美亚柏科公安取证系统、甘肃石嘴山医院、厦门第一医院、南京快速轨道交通售票系统、南京地税、上海公安、厦门BRT安防监控系统等项目中得到应用,涉及安防、医疗、科研院所等应用领域。
黄剑说:“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存储产品,为国人提供100%自主可控的存储系统,未来我们会做得更多。”
企业
咪咕之“速度与激情”
咪咕动漫在活动中与民众互动。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雷飏) 今年3月,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一由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的背后,不乏厦门企业的身影。
“咪咕动漫有限公司作为标准的重要承制方参与了该标准的制定。” 咪咕动漫副总经理向黎生说。
作为中国移动在动漫领域的唯一运营实体,咪咕动漫有限公司由2010年落户厦门的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发展而来,以移动互联网动漫内容运营为核心,让咪咕动漫具备了强大的专业实力。
据介绍,目前,咪咕动漫拥有合作伙伴超1300家,覆盖大多数一线漫画家及工作室,上线正版的动漫作品37万集,获授权动漫形象超4800个,涵盖“影游音书画”全品类。咪咕动漫103部原创精品中,14部作品全网点击量过亿次,其中《青柠之夏》全网点击量过10亿次。
“过去由于文件传输的格式不同,动漫产品跨平台需要多次转换,有了统一的动漫国际标准后,就免去了转换的环节,使同一动漫产品在数字领域实现互联互通。”向黎生介绍,这个看似细小的改变,意义却是重大的,它不仅能缩短动漫作品开发制作的周期,节约成本,提升作品品质,从长远来看,也将促进国际合作,助推企业“走出去”。
事实上,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快速兴起,针对手机动漫产业上下游的规范标准也有了新要求。适应这样的变化,咪咕动漫以标准制定的参与者身份实现了领先一步。
不久前,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携手日本运营商Docomo联合打造的首个可以直播互动的虚拟偶像少女组合——“麟&犀”,于8月推出首档跨国直播动漫节目《麟犀AI韵律》。据统计,该节目上线两期视频已有上千万的收看量,微博互动阅览量超亿次。
“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挖掘新的用户价值,提升用户体验。”对咪咕动漫而言,需求导向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
今年,咪咕动漫将客户端进行了全新改版,改版后的“咪咕圈圈”不仅在视觉设计、交互体验上进行了创新,在内容方面更是通过引入优质独家的海内外动漫内容和开放用户原创内容上传互动的入口。
向黎生表示,“咪咕圈圈”将为用户提供包括动漫、漫画、电影、短视频社交等在内的一站式内容服务,打造更加丰富的娱乐生态。
向黎生说,管理机制的创新是企业得以加速发展的基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移动互联网泛娱乐内容运营为核心,我们将专注全IP的运营。”
咪咕公司立足于建立共赢的全IP生态圈,并充分整合咪咕公司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如上半年与电影《速度与激情8》等尝试了联合运营,开展了包括游戏全球独家授权、中国移动品牌全球植入、衍生品开发销售、联合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合作;下半年与电影《神偷奶爸》联合运营,帮助影片打破票房预期,并实现了自身品牌超过4亿多次的广告曝光,再一次取得互利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