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闽商观察

全国化工百强!福建六大园区上榜,第一是...

发布时间:2024-07-08 阅读量:2342 来源:闽商网

7月5日,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4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其中,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齐鲁化学工业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东营港化工产业园居百强前五位。


图片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据悉,赛迪顾问聚焦化工园区产业发展高端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发展绿色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发展体系安全化等关键领域,从产业基础、产业创新、发展效益和三化转型四个维度进行设置,科学构建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化工园区产业发展现状,引导化工园区提高竞争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最终形成《2024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


山东夺冠,超大型园区成主导


《报告》认为,中国化工园区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超千亿超大型园区为主导,大中小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产业合理化布局有效推进。截至2024年5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发布化工园区认定名单,共认定化工园区678家。其中山东、浙江、湖北三省化工园区认定数量最多,分别为85家、51家、42家。


图片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从各省(市、区)认定的化工园区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凭借其完善的产业链基础及创新活力,以34.5%的占比领跑全国,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为29.5%、25.8%和10.2%,相对较低,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亦展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从化工园区产业发展主导方向来看,超大型园区凭借其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基础有机化工等传统方向占据领先地位;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为主导方向的化工园区,目前竞争力相对较弱,但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优化产品结构等举措,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化工园区数字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水平来看,化工园区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园区三化转型水平,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从百强园区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百强园区数量分别为50家、24家、18家和8家,其中东部地区百强园区数量最多的是山东省,占据17家;西部地区百强园区数量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占据5家;中部地区百强园区数量最多的是湖北省,占据6家;东北地区百强园区数量最多的是辽宁省,占据6家。


从百强园区城市分布来看,东营、九江、鄂尔多斯、盘锦、宜昌、榆林、淄博七个城市百强园区数量大于2家,其中东营5家,九江4家,其余五个城市均为3家。


福建6家园区入选百强

《报告》显示,此次福建共有6家园区入选百强。分别是: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排名第11位;泉惠石化工业园区,排名第17位;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排名第30位;福州可门港经济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排名第68位;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排名第92位;上杭县蛟洋工业区,排名第96位。


从地市来看,泉州2家、漳州1家、福州1家,莆田1家、龙岩1家。


其中,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稳居省内首位,并即将进入全国前十强行列。


公开资料显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是2012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确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5.98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3.2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4家,石化产值连续6年超千亿元,园区连续11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20强,成功入围2023年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100强榜单,位列福建省上榜区中第3名,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点园区。


近年来,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秉持“安全优先守底线、项目为王招优商”理念,突出抓好传统化工、能源、新材料、动力电池等发展方向,坚持以联合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形成乙烯、丙烯、丁二烯、苯、对二甲苯、液化气、电子化学高端原料药等7条产业链,奋力打造绿色石化产业园区。相信,随着规模产值的不断扩大,泉港石化工业园区进入全国前十不过是时间问题。


至于福建省内其它几家工业园区,也各有看点。比如:泉惠石化工业园区2023年首次进入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排名前20名;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以福建省迄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而闻名;福州可门港经济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入驻了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供应商——恒申集团;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短短几年,从一片滩涂变为产业发展新热土;上杭县蛟洋工业区则依托紫金山金铜矿和紫金铜业,着力打造千亿金铜产业集群。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化工产业作为传统行业,也存在很大的发展局限。因此,《报告》也建议,化工园区应该加强生产要素支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搭建创新型平台,多方共建智慧园区;拓宽产品下游应用,构建园区发展新生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品牌竞争力提升。此外,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推进,未来对于石化工业园而言,也一定是“绿色低碳”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