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东南沿海,有一座因女人而备受瞩目的县城——泉州惠安。惠安女身着别具一格的服饰,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出色的才艺著称于世。在男子外出谋生或出海捕鱼时,惠安女便肩负起建设家乡的重任。她们精通家务,多才多艺,无论是下海捕鱼、耕田种地,还是开公路、修水利,甚至是锯木、扛石头、拉板车,以及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买卖,她们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样样出色。她们是勤劳的象征,也是惠安背后经济崛起的缩影。曾经在惠安,海浪日夜拍打着海岸,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深水港只是这片土地的自然馈赠,静静等待着被唤醒。而如今,它成为惠安腾飞的强大引擎。从最初的港口规划建设,到一艘艘巨轮满载货物往来,港口吞吐的不仅是物资,更是希望。凭借深水港得天独厚的优势,惠安开启产业集聚之路,石化、石雕、校服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飞速增长。在时代浪潮中,惠安一路乘风破浪,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百强,实现从沿海小城到经济强县的华丽转身,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惠安的产业发展之路是一部历经岁月沉淀、不断创新突破的奋斗史,从传统产业的萌芽兴起,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每个阶段都彰显着惠安独特的发展智慧与拼搏精神。惠安的石雕、建筑等传统产业历史底蕴深厚。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朝,惠安石雕便已发端,最初主要应用于宗教领域,为宫观寺庙增添艺术魅力。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惠安县的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彼时,惠安的传统产业在时代浪潮中开始萌动,现代产业也悄然起步。其中,惠安校服产业于这一时期萌芽,最初以“走供销”的模式艰难起步。当时,一些惠安人敏锐地捕捉到校服市场的需求,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南闯北,推销自家生产的校服 。尽管规模较小,但这种小打小闹的经营方式,为后来校服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食品饮料产业也在逐步发展,达利食品的前身美利食品厂在1989年成立,创始人许世辉筹措7000元买下二手饼干生产线,租下石头房开启创业之路 。而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石雕产业,在这一时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对建筑装饰、工艺品等需求增加,惠安石雕凭借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建筑产业同样活跃,惠安工匠凭借代代相传的技艺,在各地留下众多建筑作品 。
进入90年代,惠安产业发展呈现出扩张态势,各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链逐渐完善 。惠安校服产业经过前期积累,开始扩大生产规模。石雕产业在技术和工艺上不断创新,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开发出更多元化的产品 。建筑产业也在不断提升竞争力,惠安建筑企业凭借良好口碑,承接更多大型项目 。
21世纪初,惠安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5年,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开建,2006年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惠安石化产业正式启航 。2009年,投资287亿元的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开工 ,为石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之后,惠安石化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2021年中化泉州石化实现“炼化一体化”运营 。园区入驻企业30家,投产18家,初步构筑10条产品链 ,2022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约1209亿元、税收约75亿元,连续4年跻身全国化工园区30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 。而石化产业也成为惠安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
近年来,惠安向多元化、集群化方向加速迈进 ,积极布局了人工智能、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新质产业。
也由此诞生了,达利食品创办人许世辉、百裕集团董事长许曲煌、闽爷集团的创始人卢江彬、香缤投资董事长许明金、禹洲集团创办人林龙安等著名闽商。
惠安产业发展按照“高新板块建链、传统板块强链、重化板块补链”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惠安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如将城南开发区定位为人工智能及应用场景开发重点区域,规划集中建设区等3个功能区,并新增扩区用于人工智能产业招商,对存量土地厂房收储利用。同时,在惠东开发区规划布局新材料专区,与泉惠石化园区等形成产业链互动格局,打造“石油化工—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应用”闭环链。此外,以龙头项目为抓手,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对创智产业谷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招商和运营,重点引进智能制造等优质项目,预计可配套引进80个项目,实现年税收1.5亿元,加快产业集聚,打造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竞争优势。惠安规划建设石雕产业标准化工业园区,集中入驻行业协会和大师工作室,如“世界石雕之都”展示中心,探索建立全国性石雕行业标准,打造环保标杆园区;布局中国(惠安)校服基地产业园、群盛世纪科技产业园2个校服专属园区,以园区标准化项目示范带动,推进校服基地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发展空间。惠安一直致力于打造以中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的石化全产业链,先后引进石大胜华、中仑塑业、永悦科技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园区,落地邦丽达新材料、林德空分、信和新材料等28个总投资200亿元左右的石化中下游产业及配套项目,实现央企、民企和外企耦合发展,初步构筑了乙烯、丙烯、苯、对二甲苯(PX)、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苯乙烯等8条产品链。目前,惠安已培育形成了以中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的现代重化产业集群;以雕艺文创园为“点”、省道312景观长廊为“线”、崇武山霞核心区为“面”的国际石雕产业基地;以达利、惠泉、好邻居为龙头的食品饮料集群;以溪东工业区为载体的校服箱包集群;以闽南特级建筑企业为龙头的建筑装饰集群。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新材料、集成电路、半导体等一批项目的引进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快发展并加速崛起。其中,石化产业产值超千亿,2024年,泉惠石化园区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第16位、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化工类第1位;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包括建筑、雕艺、鞋服箱包、食品饮料、纸制品5个百亿级优势产业。2024年石雕产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筑业完成产值600亿元。惠安石雕工艺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比超过40%,校服产业占据全国市场三分之一;五十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有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4个五十亿级新兴产业。惠安先后荣获世界石雕之都、中国建筑之乡、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2024年,惠安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11亿元,增长3.6%。在全国GDP百强中,位列38,彰显了城市蜕变的磅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