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的平潭金井湾大桥用上互联网技术,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桥墩上的二维码,就可看到大桥所有建设信息。与此同时,施工方还通过这样的模式实现安全、标准施工——
二维码进了工地
商店支付,可刷二维码;网银转账,可刷二维码;学习培训,请刷二维码……随着移动互联网深入生活,二维码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逐渐习惯这种便捷的生活方式。
而在建设项目中使用的二维码,也别具意义。日前,平潭正在建设的项目——金井湾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大桥桥墩贴上二维码,借助互联网技术,形成可追溯的终身负责制,对工程质量交底。
扫一扫,追溯建设质量
“滴。”拿着手机对准金井湾大桥1号桥墩上的二维码扫一扫,墩身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技术员、安全员及浇筑时间、保护层厚度平均值、表面平整度平均值等信息就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据了解,这是平潭建设项目首次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现场施工中。
如何更准确、直接地跟踪工程质量管理,实现项目质量的可追溯性,金井湾大桥以“互联网+”模式,在桥墩贴二维码,对桥墩进行信息标识,革新管理思路。
负责大桥安全质量管理的曹鹏介绍,为加强项目安全质量环保动态管理,增强项目安全质量环保管理的可追溯性,施工方出台《关于在安全质量环保管理中推广应用二维码管理的指导意见》,决定在项目安全质量环保管理过程中推广应用二维码。
在项目建设中运用二维码,有什么好处?“使用二维码,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充分、准确地掌握现场特定构件或物体的安全质量环保信息,增进前台与后台之间的联系,实现前台与后台的有效衔接。”金井湾大桥项目书记沈益兴说,将互联网融入施工进度和质量中,还能引导全民参与监督工程,激发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共同建造优质工程。
革新管理,规范施工
除了可以确认项目信息,二维码还被用到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与机械设备管理等方面。
“小王,你的安全帽呢?来,给我扫一扫。”在施工栈桥入口处有一间安全驿站,每天工人上工前,都会有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巡场,对每一位工人佩戴的安全帽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确认对方信息,以及是否符合上工条件。
在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方面,二维码相当于他们的“安全门”,项目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或技术交底后,将他们的培训、考试成绩等信息生成二维码,粘贴在工人的安全帽或胸卡上。当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工人的培训、交底信息,防止工人未经培训、未交底上岗作业。
机械设备管理运用二维码,则为了有效、精准管理。如一些项目的固定且长期使用的设备,都在设备的指定区域粘贴二维码。在现场检查时,工作人员可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查看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类型、规格、进场时间、操作司机、操作证编号等信息,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可控、运转安全。
落实成册,保施工安全
在采访中,沈益兴从书柜中抽出一本册子,封面上写着“平潭高速代建工程A9合同段标准化工地”,里面的内容从标准化作业出发,如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等,从建设制度上都做了明确要求。
据介绍,在现场管理标准化方面,项目组制定了一系列举措,在施工现场立着5块牌子: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如安全生产牌,清楚地标出施工安全的信息,统一的服装、安全帽的佩戴、施工便道的设置原则等。
此外,项目现场建有安全体验区,让施工人员亲身体验将安全意识根植于心。在体验区,设有安全帽撞击体验、安全带使用体验、钢丝绳使用体验、触电体验等模拟区体验场景。
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个立在橱窗中的“安全员”,他的身上就是安全配套的物件,安全帽、安全绳、安全服。项目部规定,只有着装标准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没达到要求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每位建设人员都可以亲身体验安全设施,确保施工安全。”沈益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