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依然势头强劲,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强,福建文化产业面临新的转型升级机遇。来自省文改办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224.42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2.1个百分点。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紧扣产业优,加快转型升级调结构。文化产业作为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扩大内需的新热点,如何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刚刚结束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认为,融合创新、跨界整合是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议题。
传统手艺应融入现代创意
在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手工艺与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
“在传统手艺中融入现代创意是出路所在。”省人大代表、福安市珍华堂畲族银器研究所所长林仕元说,“手工艺产品弥补了机器化大生产单一、缺乏个性的不足。传统工艺要不断创新,将产品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适应消费者需求,做到艺术化、生活化、市场化才有生命力。”他建议,省里要出台支持传统工艺的创新传承和新工艺研发的具体扶持政策,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活力。
“文化+”的融合趋势,决定了“+”的后缀丰富多样。省人大代表、南平市政协副主席、武夷学院商学院院长郭翠莲认为,应大力推动以文化、科技、信息、创意等为代表的产业要素,通过集聚创新形成融合发展模式,打造跨要素融合的文化产业。
省政协委员、民革福州市委主委林锋说,软木画、寿山石雕等手工艺品,是闽江流域地区的民间艺术瑰宝,建议将闽江沿岸村镇的手工艺产业以创意制造业的形式进行规划和发展,搭建民间手工艺作坊与视觉艺术设计公司、创意产品研发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为传统手工艺品注入设计元素,推动传统手工艺产业走特色制造业的道路。
跨界融合发展成趋势
除了文化内部的跨要素融合,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跨界整合,跨行业、平台融合,也正创造新增长点。
“依托生态优势,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是提升区域吸引力、增强旅游竞争力的客观需要。”省人大代表、连城县委原书记林英健说,龙岩正着力以“大古田”等景区为抓手,深度开发一批具有浓郁红色文化的产品带动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应坚持政府主导。”林英健说,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建设,建议省里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联手整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避免不良竞争。
“随着文化产业的跨行业融合,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也需不断地升级换代,顺应市场和企业需求。”省人大代表、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会长黄福华认为,文化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已成趋势。
黄福华表示,文创产业与旅游休闲、时尚服务、建筑装潢、工业制造等特色经济领域将融合发展,这些趋势在文创园区内的体现将更加明显,在政策导向上,应推进从园区建设转向园区资源的整合、质量和功效的提升。
新政策带来新机遇
文化与科技融合将推动IP经济快速增长。省人大代表、福建省时代华奥动漫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严敏表示:“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领域较广泛,包括了从文化创意到制作、传播、交易消费方式等全部环节。”她认为,如果两个领域的相关主管部门能够进行前瞻性的统筹规划,有意识地建立引导文化与科技领域融合对接的平台或机制,或建立相关激励政策,将对文化产业由做大到做强带来明显效果。
资金是文化资源与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并创造新价值的“黏合剂”。严敏说,多数金融机构在评估文化企业贷款时还套用普通企业的标准,强调抵押和质押,给普遍缺少有形资产的文化企业出了难题。
专家认为,文化PPP的创新模式将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省民革提交建议,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领域,加强公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PPP模式做好前期基础性投入的同时,保证后期社会资本有一个稳定的收益来源,并建议通过制度设计,增强民企进入公共文化产业的信心。
令人欣喜的是,日前,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措施》,提出26项政策措施,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代表委员们认为,新的政策、新的投资挑战、新的开发模式、新的区域发展方向,将为文化、资本及其他相关领域带来新探索和机遇,并将有力推动我省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