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在交流。 本报记者 李红光摄
本报记者 薛志伟 石 伟
在11日开幕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上,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指出,福建作为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将从丰厚的历史积淀中汲取营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从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多元贸易往来、推进海洋合作、推动人文密切交流等四个方面努力,全方位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出贡献。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昔日“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丝”起点。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福建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正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过去一年来,福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型经济水平加速提升,与东盟贸易额增长3.3%,对东盟投资增长93.7%。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1个,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50个,其中亿美元以上项目47个、增长56.7%。省级权限的境外投资项目审批全部改为备案制,核准备案对外投资额增长3倍。“双延伸”政策范围扩大,利用港澳资金增长8.3%。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决策。目前,各相关省份从自身历史和特色优势出发,已经制定和出台各种实施意见或行动方案。福建省泉州市和厦门市更是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泉州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提出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国家开放门户的战略构想,泉州的外向型经济也实现了跨越发展。2014年,首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成功举办,全年泉州市举办了16场重点展会,帮助出口企业抓商机、找订单、拓市场。这一系列举措使泉州市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2014年贸易总额达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中东地区成为泉州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泉州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增幅高达27%。截至2014年底,泉州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已经超过53亿美元。著名的德化陶瓷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产品,如今依然畅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南音、提线木偶、手工艺品等也越来越受到东南亚民众的青睐。
厦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后起之秀,面对新的战略机遇,厦门市2014年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在重点国家、重点领域推动重点项目的实施,努力推动厦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取得新突破、新融合、新进展,到2020年,基本把厦门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
2014年,厦门自贸试验区获准设立,面积43.78平方公里,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先行先试的权限为厦门“海丝”中心枢纽城市战略构想的实现提供了更加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厦门自贸试验区创建正在加紧推进,逐步推行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加快构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机场和五通码头建成10条自助边检通道;成为全国首批入境粮食指定口岸;扩大出口信保扶持覆盖面,受惠企业近2000家,增长一倍。2014年,厦门完成出口53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额近一半,外贸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
当前,随着福建自贸区挂牌在即,一扇全新的窗口正在徐徐开启,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仿佛看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也看到福建正在新的航程上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