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福建仙溪果业合作社,2016年下半年开始接纳本村17户精准扶贫户入股,每户每年可保底分红7500元,同时有9人在合作社就业,每月可领到不低于2000元工资。在度尾,这样的合作社已有10多家。”省人大代表、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湘溪村委会主任刘坤泳对当地特产文旦柚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印象深刻。
截至目前,福建省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完成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从3.8%下降到0.0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重点再聚焦、措施再精准、保障再强化、成果再巩固。
有望如期完成对人民的承诺,代表委员倍感振奋。他们表示,脱贫攻坚战要确保打赢,而且要赢在高分,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扶贫领域的具体体现。
要激发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不光要找准项目,还要打开市场通路。然而,目前贫困地区的农村产业大多处于种植采摘的基础阶段,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容易出现产供销脱节。
省人大代表、南平市松溪县庆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枝就有过丰产而不丰收的教训。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好平台搭建,主动为农民找市场,解决销路短板,实现订单帮农、订单兴农、订单富农。
同样针对这一困境,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建议由农业部门、扶贫部门联合牵头组建市级县级生态农业产业协会,将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结,提高贫困户在生态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受益度和组织化程度。通过协会为贫困户提供市场信息,降低农资物质成本,促进增收。
如何提升产业扶贫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省人大代表、漳州市诏安县太平镇党委书记张文敏认为,保证优质种苗的供应,引导构建全套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与产品溯源制度,打通市场通路,做好物流配送……扶贫产业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应制定标准与规范,并保证其得到落实。“说到底,扶贫最终靠的是具有内生动力的产业与机制,即便扶贫人员与扶贫资金退出,也能保证其自发有序运转,从而使扶贫成果得到巩固与深化。”
省人大代表、福建春伦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天龙认为,应促进贫困地区土地与资本、绿色生态与工商资本、现代农业科技与农户深度融合,形成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格局。此外,可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红利,培育能造血、可持续的扶贫项目。
要根除贫困因子
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就业、引进产业等,这些精准扶贫方式,都可以迅速发挥立竿见影的扶贫成效。代表委员们认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能止步于脱贫,还要真正根除贫困因子。
首先,除了“短平快”项目之外,还需要配合一些长久性项目作支撑。其核心是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帮助贫困人员“换脑子”“变思维”。
省工商联建议,除了依托专门的职业学校、教育机构展开教育培训,还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劳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加强企业与贫困户的联动,有针对性地让贫困人员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对开展教育扶贫、就业扶贫较好的企业,应及时落实应享受的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鼓励更多企业开展就业培训。
其次,要避免贫困“死灰复燃”。
“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的占近40%,在返贫的贫困户中,因病因灾返贫的,更是占到近90%。”省人大代表、泉州市农业局扶贫开发与山海协作科科长黄亚洲表示,进一步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后不再出现返贫现象,是下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黄亚洲主张建立多层次的健康扶贫体系,以解决“支出型贫困”家庭的医疗费用问题。进一步探索设立医疗保障兜底专项资金和医疗保障应急周转金,用于贫困户医疗费用的兜底保障和转外住院治疗时医疗费用的先行垫付。
省政协委员、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献祥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贫困对象门诊医疗费用补助力度、提高补助标准,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和提高报销额度,将新农合目录外的医疗费用支出纳入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范畴内,并全面落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一站式”结算。
要提高脱贫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进考核监督,加强动态管理,构建稳定脱贫、有序退出机制,做到真脱贫、脱真贫。”
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分析了目前存在的脱贫质量不高问题:一些地方把预期收入算为实际收入,搞“算账脱贫”;一些地方搞突击脱贫;一些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没有实现就“被脱贫了”。
代表委员们建议,应当逐步完善现行的考核退出标准,比如增加“贫困户是否掌握了一技之长”“内生动力足不足”等事关脱贫稳定性的指标权重,倒逼提高脱贫质量。
省人大代表、龙海市港尾镇卓岐村党委书记王俊欣分享了龙海的经验。去年,龙海财政系统在全市推广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党政OA系统、财政信息一体化系统和国库支付系统等网络系统,延伸拓展建成。”王俊欣介绍,各单位和群众可通过平台查询包括扶贫资金在内的各类财政资金流向,从而形成有效监管。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吴健明建议,对各部门出台的扶贫政策进行再梳理,完善评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在此基础上,改进扶贫考核和监督机制,提升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增加对基层扶贫干部的正面激励。
此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经决定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六个方面采取九项措施,在全国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集中解决扶贫领域作风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