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早在2013年还是上海一枝独秀;2015年,广东、福建、天津作为第二批自贸区挂牌,形成“1+3”的自贸区格局。如今,随着第三批7家自贸区同时挂牌,我国自贸区建设形成“1+3+7”的新格局。
从1个到4个再到11个,自贸区的面积也从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300多平方公里。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自贸区课题组的专家认为,至此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横贯东西南北、联动各大区域,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拉开了向全国纵深推进的大幕。
第三批自贸区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3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第三批自贸区名单终于揭晓。
第三批自贸区选择了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等7地,其中除浙江省属于东部地区,其他6个属东北和中西部地区。
对此,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3月31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上介绍,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自贸试验区要向全国推广复制经验。如果有中西部地区的,有东北地区的,就能形成一些经验。第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选择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主要考虑是服务西部开发、东北兴起、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第三是考虑到差异化,在试点内容上进行立体化探索。
据记者了解,第三批自贸区申报之初,共有21个省份提出申建自贸区,其中至少有16地将申建自贸区明确列入2016年工作计划中。不过,像江苏、山东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均未入选。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自贸区课题组的专家称,从2013年上海一花独放拉开序幕,到2015年“1+3”四花齐放,再到今天的“1+3+7”全面绽放,至此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横贯东西南北、联动各大区域,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拉开了向全国纵深推进的大幕。
从各大自贸区的建设定位和特点来看,上海体现综合性,天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广东力推粤港澳一体化,福建主打两岸经济合作和海上丝绸之路,辽宁助力东北振兴和工业转型,浙江聚焦海洋战略和大宗商品,河南聚焦打造交通物流枢纽,湖北打造创新和产业高地,重庆打造西部开放门户城市,四川主打西部国际开放通道枢纽,陕西定位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大自贸试验区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
上海自贸区要对照国际最高标准
在第三批自贸区总体方案印发的同时,《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也印发,这是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的第三版方案,至此,上海自贸区进入3.0阶段。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努力把上海自贸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此次全面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要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上海自贸区第三版方案共七大板块,包括上海自贸区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强同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
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上海自贸区从总体方案,到深化方案,再到全面深化方案,每一阶段中央都对上海明确提出新要求,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不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也始终担当着标杆和引领者的角色。”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全面深化方案中,首次提到了自由贸易港区。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介绍,上海自由贸易港区重点是航运中心和空港的联动,将开拓国际集拼业务的比例。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将在洋山保税港和浦东机场海关特殊监管区内设立,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国际枢纽优势。
第三批纷纷复制前两批经验
“复制”是第三批自贸区的关键词。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上海自贸区相关部门了解,在第三批自贸区方案印发之前,浙江、河南等地均先后组成考察团来上海自贸区学习取经。
根据最终公布的第三批自贸区方案,参照上海等现有自贸试验区,新的自贸试验区主要依托发展基础较好的国家级新区、园区设立,每个都包含3个片区,面积在120平方公里内。
7个新自贸区中,最小的是河南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77平方公里。最大的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9平方公里。
同时,第三批也复制了前两批的改革成功经验。比如以重庆为例,根据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自贸试验区办公室主任李谦介绍, “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53条成功经验中,重庆自贸试验区已复制了49条,包括负面清单、事中事后监管、放宽外资准入门槛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新老自贸试验区之间既要有接力关系,注重已有经验的传承;也要有错位关系,结合各自特点进行创新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的交流互动和统筹发展。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对欠发达地区试点自贸区会面临不少困惑,因为有些地区缺乏产业基础,改革开放的空间有限。另外,发达地区自贸区建设的经验也不一定能适应相对欠发达地区。
3.0时代,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再出发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自贸区课题组
无论1.0、2.0还是3.0版的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始终都是以主角的身份亮相。《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规划了未来3到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压力测试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区、“一带一路”桥头堡“三区一堡”的更高目标,以及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科创中心、全市改革“三个联动”的更高要求。具体剖析,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对全面深化方案进行认识和思考。
第一,下一轮改革的突破口或者说最大的亮点是自由贸易港区建设。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仍然挥之不去,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中国始终坚持高举经济全球化的大旗。此时提出设立高度开放、自由和便利的自由贸易港区,无疑是进一步亮明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鲜明态度。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自由贸易港区还有待破题,但毫无疑问必须在战略上高举全球化大旗、成为扩大开放的战略支点,在定位上作为货物、服务、技术等各类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的枢纽节点,在管理上要做到集成集约、高度便利、简单有效。
第二,下一轮改革的更高要求或者说最大的难点是系统集成。三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成效毋庸置疑,但改革碎片化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客观来说,改革的单点突破相对容易,但要做到系统集成需要打破部门间的壁垒,需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比如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后台信息共享需要几十个部门连成一线。改革要做到系统集成,既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又要切切实实地从企业需求出发打通改革联通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下一轮改革新的坐标系或者说更高的定位是达到国际最高标准。《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提出要对标最高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只要是适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国际经验、国际规则、国际标准都可以充分借鉴。实际上,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上海自贸区不仅要成为高标准规则的跟随者,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最佳实践者,还要进一步加大压力测试,努力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领跑者,为我国增强规则话语权积累经验。
第四,下一轮改革的中心任务或者说最重要的使命是服务国家战略。2020年对上海来说是个重要的节点,上海要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上海自贸区无疑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必须全面推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的高度融合,成为跨境资源配置枢纽、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上海自贸区肩负着要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的重任,为国家的改革发展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在贸易网络的互联互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跨境投融资的服务体系上发挥核心枢纽作用,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第五,下一轮改革的关键或者说最大的挑战是政府治理能力。政府治理能力有多强,风险管控能力有多大,决定着改革的深度和开放的高度。1.0版自贸区推出负面清单,推动政府管理从事前审批为主转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2.0版自贸区突破了铁丝网,从海关特殊监管区拓展到非海关特殊监管区,但也因为自贸区的功能形态更加多样,试验的范围和领域更广,体现更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压力测试和试验任务却受到一定的限制。下一轮改革的要求更高,压力测试的任务更重,不仅考验属地地方政府的胆识和治理能力,同时也考验着中央部委改革的决心和推进央地协同的力度。
展望3.0时代的上海自贸区建设,必须在国家授权和自主改革中争取更大的突破,必须在法律法规的破和立中取得更好的平衡,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