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产业观察

新疆首虎栗智治疆偏柔 处理7・5事件“错失良机”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5-03-12 阅读量:3262
  新疆因为民族众多,且和边境外势力多有往来,因此,历史上的治疆经验,往往讲求刚柔相济、宽猛并济。栗智的风格明显偏于柔。而他的前任,同样在2013年落马的杨刚,风格则更加强硬。

  最近岛叔的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图片贴,说今年的两会好像开得很严肃。虽然帖子里的图片对比很强烈,但光是以一个瞬间来对比,好玩是好玩,难免断章取义。

  不过话是这么说,岛叔也隐约觉得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确收敛许多,没有像前几年冒出这么多“大嘴”和“雷人雷语”,也没有那么多名牌包包和腰带了。而且听上会的朋友说,今年的会议纪律异常严格,请假缺席,都要层层审批。不过这样也好,虽然新闻上显得“平”,但代表委员把更多心思放在参政议政上,当然是好事。

  所以,在这样严肃的气氛下,中纪委同志的串场打老虎就显得格外醒目了。在上个礼拜,两会开幕不久,Duang!河北撸下个省委秘书长景春华。而就在今天又爆出,新疆首虎,原自治区人大副主任栗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两会期间,连下两只大老虎,外加另外某人扑朔迷离的免职,看来这今年的反腐脚步,还真是停不下来啊。

  栗智离职

  栗智何人?经历过2009年新疆7·5暴恐事件的人都会记得这个矮小的老头。

  当时,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给各族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造成1700多人受伤,197人死亡。这件事情最深远的影响还在于造成的民族心理隔阂,需要长时间的弥合。

  当时有张照片,岛叔记得是栗智站在警车上向周围群众喊话,印象深刻。

  不过,7·5事件后两个月,栗智黯然离开乌鲁木齐市委书记的岗位,专心任自治区人大副主任,离开了媒体视线。他甚至还来不及当选为自治区党委常委,成为当时仅有的一个未兼常委的省会城市书记。

  2013年1月,栗智从人大副主任任上退休,直到两年后的今天,因中纪委的一纸通稿再次回到大众的视线。

  栗智的继任者是当时的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海仑。朱的风格明显更为强硬,对7·5事件后迅速稳定乌鲁木齐的局势至关重要。而栗智在事件发生时的犹豫甚至柔弱,也为外界诟病为“错失良机”。

  当然,在这样紧急的关头,担当是需要魄力和冒险的,这在习惯了服从和执行的官僚体系中,是极难得的。

  绝不树敌

  中庸、人和气,这是新疆的政界朋友对栗智的评价。这从栗智2006年11月到2009年9月不足三年的乌市书记任期中,在媒体发表的文章和访谈中,也能得到些许佐证。

  2007年1月,栗智上任不久,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文章,谈他解决群众困难的做法。他举了几个非常琐碎的例子。他说:

  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地方领导干部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到任1个月,我发了3件表扬通报:一件是华凌管道破裂,当时报需停暖36小时。我们把正在开的市委常委会停了,市长、管城建的副市长一起到现场,请他们提出加速解决的几种方案。从凌晨2点到下午1点,11个小时恢复了供暖,缩短了2/3的时间。

  第二件是解决天山区、达坂城区农民上访。这件事拖了40年了。我请市长责成两城区5天之内解决,并把情况报我。实际上这两个区用半天时间就解决了。

  第三件是封来信,两口子支边到新疆,儿子的户口早些年转回了温州,现在老两口退休了,生活很困难,儿子在这边打工,户口在温州,很不方便,所以要求把户口转过来。这件事拖了很长时间。我看了信后,批给政法委,用了3天,事情解决了。

  栗智还提到,因为一家商厦没破冰,执法部门把车停在商厦门口,堵住不让顾客进。这家商厦找到我。问了情况后,我就把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执法队几家管城建的都叫来,现场解决。

  这些案例当然可以显得市委书记非常亲民,为人民办实事,但岛叔也不禁感慨,这些本该由城建、民政、城管等部门解决的问题,却要堂堂市委书记亲自打电话操办,某方面说明官员“惰政”,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让人怀疑书记干工作能否“抓大放小”。

  而在2007年《人物周刊》的一次访谈中,栗智讲述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决不树敌。他说,在我的字典中,查不到某一个人是一个天然的坏人。我当领导干部,我有义务有责任让下级不要走到邪路上去。我当下级,领导说对了,我就照办,领导说错了,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把事情办对了就是了。他说,对同事也是这样。这么多年,我对任何人,总是去想他对我怎么好,而不是去想对我怎么坏。这是我对自己最满意的。

  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怎能当老好人?有时不得罪人,就没法推动工作。

  对于自己的性格缺点,栗智也坦承:我不是完人,我也有急躁的时候,犯错误的时候,也有处理问题不科学的时候。我给别人的印象,是一个很果断的人。但实际上我在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是反复思考,如履薄冰,甚至胆小如鼠。

  但可惜,他的这种性格,恰好碰到了7·5暴恐事件,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犹豫,往往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