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焦点人物

刘铭志:千年窑火煅烧的瓷艺之路 | 封面人物

发布时间:2021-04-23 阅读量:18444 来源:闽商网 作者:林仙平

人物名片

刘铭志

铭记艺瓷总设计师兼艺术总监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一级美术师

 

文 林仙平 图 孟吴强 

刘铭志, 1973年生人,来自“千年窑火不断”的“中国陶瓷之乡”“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作为中国民窑的代表,德化制瓷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其陶瓷文化宏厚深远、博大精深,刘铭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爱上瓷艺,并从小学徒成长到国家级大师,渐成气候。

 

奖项“等身”志存高远

采访刘铭志,是从他的获奖经历开始,因为他办公室一摞一摞的获奖证书,确实很生动。

“现在省级评奖,我一般都不参加,因为省级以上的金奖,已经拿了二十多次了,银奖、铜奖加起来,近百个,再参加这样的活动,已不合适自己了。多给年轻人留些机会。”刘铭志说,“现在主要参加一些国家级及以上影响力比较大的活动。”

确实,在刘铭志办公室的侧边,满满一个柜子的获奖证书,让人惊讶。简单了解一下刘铭志的经历,可以发现,他已经连续二十多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金奖、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创新大奖赛评比金奖等。而曾经连续五届拿到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更是成就行业内一段佳话,如果再“腆着脸皮”参加省级评奖,跟年轻人新秀争锋,给人“降维打击”的感觉。

图为《坐岩观音》

作品能够获得大奖,这是艺术家创意、技艺的综合体现;也因为作品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凸显。刘铭志不少代表性作品,被各博物馆收藏。包括英国珍宝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福建省博物院等等,都收藏有刘铭志的作品。

而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技艺水平的集中展示,也来自刘铭志30多年深厚的艺术沉淀。

 

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俗语说,梅花香自苦寒出,每一个成功都不是随便的。在刘铭志跻身大师行列之前,长期的艺术熏陶与技艺沉淀,是重要因素。

1989年,初中毕业的刘铭志,就跟随老艺人张良达学习传统陶瓷修坯技艺。再后来进入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 ,有幸师从瓷庄第三代传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玉峰与第四代传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在学艺的4年间,刘铭志始终勤奋好学,只要看到师父做的好作品,就仔细观察、揣摩、思考与学习。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废寝忘食、勤恳好学,不懈钻研的精神,让刘铭志在蕴玉瓷庄学有所得,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基础。

但学无止境。离开蕴玉瓷庄之后,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刘铭志边干边学,又到德化陶瓷学院进修,以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伴随刘铭志眼光的开阔,以及艺术造诣的不断提升,他感觉到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进步。刘铭志又先后进入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雕塑设计专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及福建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学成毕业。充分的学习,让刘铭志对艺术的理解、对市场的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同时,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刘铭志不断地从“何氏”技法中汲取营养,并立足于现代审美情趣,形成独特的技艺和风格。刘铭志特别擅长现场制作表演德化的传统瓷塑技艺,其创作的“薄胎系列瓷雕作品”在瓷雕作品中堪称一绝,其作品连续多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金奖,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创新大奖赛评比金奖等,多件作品被国家、省、市级博物馆甚至一些海外博物馆收藏。

声名鹊起的刘铭志,作品受到海内外顾客的赞赏与收藏,其中,作品《大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富贵花篮》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自在观音》被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静•莲》《赢政》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清•莲》被福建省博物院收藏,《孔子立像》被泉州博物馆收藏,《唐韵》《秦始皇》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等等。

 

市场是艺术的“检测仪”

刘铭志在蕴玉瓷庄学有所得之后,1994年结束了学徒的日子,自己独立创办了一家工作室,开始首次创业之旅。在经历自我创业过程才知道,支撑一家企业并不简单,因经验不足,让工作室无以为继,苦撑两年之后,刘铭志第一次创业铩羽而归。

首次创业遭遇失败,让刘铭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随即他到过好多工艺厂专业从事瓷雕产品设计工作,冀望从更多的实践中,提高自己、弥补不足。

在工艺厂从事瓷雕产品设计工作,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审美旨趣,也可以接触第一手的市场动向。在从事瓷雕产品设计十多年时间里,刘铭志积攒了丰富的艺术感悟,以及深厚的创作经验,更是练就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熟能生巧,“用一古语说,创作多了,唯手熟尔。”刘铭志笑着说。

2007年,经过十多年沉淀之后的刘铭志,东山再起,第二次创业,成立了铭记陶瓷研究所。“将工作室取名为铭记陶瓷,就是立志将传统瓷雕技艺铭记于心,在继承德化传统雕刻技艺的同时,融入个人对创作对象的独特理解,将传统造型与当代艺术语言完美结合,以此传达内涵,弘扬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

图为《九莲如意观音》

十多年的技艺雕琢、艺术感悟、市场磨砺,让刘铭志对陶瓷创作也有了独特的见解,从此以后,“铭记出品必属精品”自我定位,让刘铭志成为市场的宠儿,销售一路看涨。基于当时礼品瓷市场走俏,刘铭志紧抓市场需求,创意设计了如意瓷花摆件作品。刘铭志创造的“吉祥如意”瓷花,集圆雕、浮雕、捏雕三种技艺大成融合于一体,一朵朵活灵活现的瓷花,绽放于白胜雪、润如脂的如意瓷雕器型上,精致典雅,赏心悦目。

作品一经问世,便获得行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赏,更是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并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和可观的经济效益。铭记瓷艺也获得了行业与市场的双重认可。

刘铭志的作品,以传承技艺做根脚,以现代创意为理念,融合艺术张力与市场需求,可谓是古今兼顾、新旧两利。

如2019年3月,刘铭志与德化陶瓷设计研究院的90后设计师们,一起合作创意、研发、设计、制作的四季花瓣首饰品,正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美学融合的体现。四季花瓣作品已经先后亮相米兰设计周、深圳礼品展、上海国际尚品家居展,并征集最美代言人,成为网红爆款,引领陶瓷设计流行趋势。

对此,刘铭志认为,每个人都有着局限性,每个人都无法重塑自己,但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来“重塑”灵感和思维,所以,他乐于与年轻一辈的瓷艺人,设计院校的老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碰撞出符合当下的、多元化的、时尚的陶瓷作品。

 

在传承创新中传播瓷艺

现在,功初成名已就的刘铭志,一方面要在艺术道路上继续探索提高;另一方面,他也为传承德化瓷艺,尽心竭力。为了更好传播瓷艺,让大众接触瓷艺,刘铭志担任多所学校的客座教授、高级讲师,举行瓷雕传艺培训活动等。比如,刘铭志不定期与德化职业中专等教育机构合作,和清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美院等高校开启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平台,让高校学生到工厂实践操作,让学生和兴趣爱好者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亲自动手感受陶艺的魅力。

图为《水月观音》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向广大群众分享陶艺美学,让兴趣爱好者们有机会零距离接触陶瓷艺术,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味。同时,刘铭志特别擅长现场制作表演德化的传统瓷雕技艺。近年来,只要有举办陶瓷文化相关活动,刘铭志都义不容辞应邀现场创作,用精湛纯熟的技艺、独特的创意、激情的创作全面展示德化陶瓷泥塑制作过程。

每一次创作,既是刘铭志个人艺术理念感悟的沉淀与展示,也是对德化传统瓷雕技艺的一次传播与弘扬,更是刘铭传以身作则为宣传德化陶瓷做出一些努力和贡献。同时,在艺术上取得自己的地位之后,刘铭志多年以来,也持之不懈开始收徒、带徒:“我自己是从学徒而来,也乐于将自己的‘看家本领’‘独门技艺’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我带出的徒弟以及在德化职业技术学校、泉州工艺美术学院授课的学生,达到上百人。”

在刘铭志的创作理念中,没有不变的样式,即使是同样的题材,也会因外界的不同需求而雕琢出截然不同的意境。“我的风格便是用历经千百年的德化瓷雕,结合现代艺术语言,倾诉德化陶瓷的前世今生古往今来。”

 “先让人们看到、知道瓷艺,然后认识、了解瓷艺,然后爱上瓷艺,最终离不开瓷艺。”这是刘铭传身体力行的作法,本质上也是现代品牌传播的一种高级手段。也是德化瓷艺蜚声国内外的有效办法。

 

未来已来不负韶华

在艺术与市场双翼齐飞的时候,刘铭志行业内的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提升。但对已经获得的成就,刘铭志并未满足。持之以恒对瓷雕艺术研究与钻研,让刘铭志追求艺术创作的脚步从不停歇,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苦心孤诣,向更高的艺术巅峰冲刺。

谈到对未来的期待,刘铭志略有所思。“未来其实就在眼前,因为有付出总有收获。未来是对过去经典的传承,也是现在每一天努力的沉淀。前辈留下来的经典永流传,需要我们铭记、学习、传承,甚至超越。我还年轻,我希望永远年轻,永远保持创作的激情,永远在创作路上。”刘铭志觉得保持年轻心态、保证激情动力,是创作者最好的一个状态。

因为艺术不但需要灵感,需要深厚的基础积淀,也需要爆发的激情。“我从事陶瓷制作到现在30多年了,虽然说小有成绩,但我认为还是在沉淀。沉淀的厚度,决定爆发的高度,我能够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那我就很高兴。”刘铭志说,“创新是很难的,一个是市场创新,理解现代人的需求热点;一个是艺术上 的个性化感悟,也就是做艺感悟。但我希望,未来能够有所超越,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艺印象,或者夸张点说,有自己的历史印象,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作为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刘铭志秉持初心,匠心守望,专注瓷艺,沉浸在艺术创作的快乐中。在传统艺术路上,刘铭志精益求精,永不停歇,用心前行。守住匠心,即是守住德化瓷艺的千年基业,这是一个匠人对手艺的坚守,也是对家乡的热爱,我们期待德化陶瓷行业腾飞发展,也期待刘铭志在艺术创作领域更进一步。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作品部分馆藏记录】

2008年作品《富贵花篮》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2年作品《自在观音》被北京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3年6月作品《静·莲》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宝馆永久收藏。

2013年11月作品《清·莲》被福建省博物院永久收藏。

2013年作品《赢政》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宝馆永久收藏。

2014年3月作品《唐韵》被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5年1月作品《水月观音》被泉州市少林寺永久收藏

2016年3月作品《静·莲》被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永久收藏。

2017年11月作品《大地》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2019年11月作品《秦始皇·赢政》被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永久收藏。

 

【作品部分获奖记录】

2011年5月《千手观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金奖。

2011年12月《舞魂》《国色天香》荣获第四届中国(南宁)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5月《薄胎自在观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

2012年5月《百花争艳》荣获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优秀作品金奖。

2013年5月《清·莲》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3年7月《童子拜观音》荣获第三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

2013年11月《自在观音》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金奖

2014年1月《欢喜如意》荣获第四届“闽艺杯”陶瓷旅游品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2014年6月《水月观音》荣获中国·福州第三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金奖。

2014年5月《童子拜观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

2014年6月 《莲》荣获第四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

2014年10月《秦始皇》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4年10月《慈航》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5年5月《渡·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5年11月《水月观音》荣获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金奖。

2016年9月《薄胎观音》荣获第三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福雕奖”特别金奖。

2016年11月《福娃献寿》荣获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金奖。

2017年12月作品荣获首届中国世界遗产工艺美术“金狮奖”金奖。

2019年《邓世昌》荣获第四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福雕奖”特别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