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管轩 李幼君)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力行,以行践知,厦门火炬高新区把党史学习和为企业办实事结合起来,问需于企,促企发展。日前,《厦门火炬高新区进一步推进企业提质增效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发布,围绕鼓励做大做强、鼓励智能制造、鼓励产融结合等三大方面,有效推动高新区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此次政策呈现精准聚焦、力度空前、申报便捷等特点。新政策由原《厦门火炬高新区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的若干措施》《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税收信用贷款的若干措施》等2项政策集成为1项政策11条措施,11条措施均为聚焦企业提质增效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扶持力度方面,政策预算2亿元,较原政策提高33.3%。此外,相关政策全部线上受理,11条政策措施中有8条措施免企业申报。
“政策旨在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高新区、福建省、厦门市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鼓励智能制造方面的相关举措是此次政策的一大亮点。《措施》新增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鼓励智能制造服务商集聚高新区等内容,加速企业向智能制造升级。值得一提的是,该项政策还在全市创新提出“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开展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打造一批具有柔性、智能、精细化生产能力的示范工厂;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国际一流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按照“灯塔工厂”评选标准打造智能工厂。这一举措可谓力度空前,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1000万元补助。
围绕鼓励做大做强,《措施》提出鼓励企业扩大技术改造,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作出修订,新政策不设置“税控”、不设置补助上限,对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含)且已申请市级技改政策的工业企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可按照市、区两级补助总额不超过该企业2021年度设备投资总额的10%予以补足。此外,还新增条款鼓励小企业上规模、支持企业增产增效。
在鼓励产融结合方面,《措施》通过鼓励金融机构集聚高新区、鼓励股权投资机构集聚、优化“税易贷”金融业务等具体措施,引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企业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