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河北振华石油集团董事长严振华
振华石油非油品公司开业典礼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 翟新建 闫小静)一次次奋斗拼搏的血泪史,在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最终获得成功,在世人的眼中,他不仅爱拼会赢而且扶贫济困。他的身上带着独特的魅力,冲破了体制的枷锁,创造机会,赢取成功。作为河北福建总商会执行会长、河北振华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的严振华,采取了一种大的世界眼光和文化视野去创造辉煌。闽商精神在他的身表现的完美无缺。2015年12月31日下午,记者带着崇高的敬佩到河北振华石油集团公司总部采访了河北福建总商会执行会长、河北振华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的严振华
记者: 严总,您做为80后,怎样历练成为闽商在冀领军人物,请您谈一下您的成长历程?
严振华:无论做什么,都要当自己的事来做,干就干好。
1982年,我出生在福建莆田市仙游县,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当时家庭条件非常苦,要靠别人的救济生活,为了能够替父母减轻家庭负担,9岁的我和妹妹利用放学时间,在学校门口卖冰棍,对于今天来说微不足道的几块钱收入却可以让我们兄妹俩欣喜不已。
我早有出去闯荡一番的想法,初中未毕业,我外出拼搏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父亲也最终同意我的想法,我跟随亲戚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一家小加油站打工。刚开始我在加油站打杂,负责给加油站三十多个人做饭,从早晨五点起床买菜,到晚上十点多收拾完,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也正是由于我的努力,几个月后我从一个后厨打杂工转为洗车工,在洗车工岗位上由于我不断探索,改进冲车机,别人两三个月就用坏的冲车机我用了三年也没坏,加油站老板看我勤快,让我转为加油工,从加油工、副班长、班长、副站长到2003年竞选加油站站长。刚当上站长“非典”扑面而来,当时大多加油站都关门放假,我负责的加油站没放假,我觉得一次灾难的来临对有心人来说也许是次机会,我经过深思熟虑。针对非典时的特殊时期,采取为每辆来我们加油站加油的车进行免费消毒。通过口碑宣传,我们一个多月就完成了一年的销售任务。
在近十年的打工生涯中我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并在管理模式上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在莆商文化的影响下,我决定要自己创业,机会总是留给时刻准备的人,2006年6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一名客户达成共识,对方出资金,我负责运营。收购一家濒临倒闭的加油站,自己的事业也算正式开始,当年盈利几百万。我从此开始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凭借着多年从事加油站管理经验,我精确的抓住了客户的心里,再结合各种优惠活动,就这样,加油站的业绩迅速提升,这不仅给我带来事业的成功,同时,也给他我带来了财富。
一年后,赚了第一桶金的我正式独立开始自己经营加油站。我不顾旁人质疑的眼光,搜集那些濒临倒闭的加油站。正是我不服输、爱挑战的性格,我和我的团队一次又一次令濒临破产倒闭的加油站完美变身。通过十年的发展,现在我的公司在河北、河南、内蒙等省市建立加油站,目前,我的集团发展加油站46家,加气站5家,振华集团的业务也发展到了非油品、基金理财、投资等多种领域。
我从2007年加入河北福建总商会至今,团结、联合在河北的福建籍工商界人士,促进冀闽两地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两省共同繁荣与发展,会员企业从300余家发展至3000余家。
河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在每年“厦门投洽会”中承担了重要角色,通过地缘关系,与福建工商界沟通,宣传河北的产业特色和招商政策,通过切身体会讲述河北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我在担任执行会长期间,积极配合商会与河北航空达成协议,开通福州、泉州、厦门航线,为商务活动提供便利。积极发挥商会的便利条件,仅2013年福建商会就引进直接投资100多亿元。2014年受到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范照兵亲自接见。
记者:严总,您做为一名民营企业家,是什么原因让您热爱上了社会公益事业呢?
严振华:我始终认为,参与社会公益,回报社会,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小时候由于家穷,我家经常得到救济,有一次别人送来一件旧毛衣,我嫌丢脸不穿。母亲告说,如果想要面子,自己去挣钱,有机会回报社会。 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在我13岁刚开始打工时,看到需要救济的人就会给人家几毛钱、几块钱、几十元到几百元。随着事业的发展,我做社会公益事业的心越来越强烈,我一直把社会公益活动当作自己的事业去做。记得集团下属加油站有位员工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因为一块钱就和别人闹掰了,有次他母亲重病,集团公司号召职工给他捐款10000多元,公司拿出三千多元给了他。他泪流满面,激动的说感谢公司和同事,让他感到大家庭的温暖,从捐款这件事以后,他不再是自私自利了,通过互助职工之间增强了团结意识。2008年汶川地震时,集团公司捐款几十万。近年来,我公司先后通过河北省残联、河北省妇联、河北省红十字会、河北省慈善总会等机构已经累计捐款两千多万元。我个人捐款达到一千多万元。
严振华在新乐振华春蕾学校
同时我也在新乐市、邢台市捐款成立了振华春雷学校。在新乐市春蕾学校我为学校出资建设教学楼,微机室,宿舍等,并为优秀教师发放奖金,给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通过集团和学校教职工努力学校从综合排名倒数飞跃到新乐市综合排名第二。学生人数也从3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一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