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4日,以“高水平科技服务 高质量创新创业”为主题的2021厦门火炬高新区第三届科技服务周活动举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园区企业奉上丰富的科技服务“大餐”。
企业如何做好降本增效?如何运用股权架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科技服务周期间,10场特色主题活动干货满满,互动讨论火花四溅,更有49家服务机构“组团”为园区企业提供227项优惠服务。参会企业表示,这些培训既提升了相关职工的知识技能,更夯实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根基。
创新创业哪里有需要,服务就出现在哪里。今年以来,火炬高新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企业)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等多措并举,“零距离”精准服务企业,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优势。
企业按需“点单”
高新区贴心“上菜”
“这堂课很‘解渴’,使我对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及应用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昨日下午,今年第三期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在厦门软件园三期举行,参会的高新区企业海合达电子销售总监王美香说,技术经纪人是技术和市场之间的“红娘”,成长为技术经纪人有助于企业对接技术成果。
此次技术经纪人培训班正是火炬高新区科技服务周的活动之一。据高新区管委会双创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科技服务“大餐”更对企业胃口,高新区以火炬科技服务联盟为主体,以园区管理单位为抓手,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企业群交流多种渠道,了解企业在生产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经过调查了解,技术人才引进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痛点,构筑知识产权保护屏障、护航企业创新研发是不少企业的难点。”上述负责人表示,高新区针对企业所需,携手“火炬创新券”服务机构,组织开展10场主题培训,从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解决企业反馈的问题。
不仅有满足需求的科技服务,企业还可享受一系列优惠。科技服务周期间,高新区开展“火炬创新券”政策宣传和优惠活动推介,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凭借高新区发放的“火炬创新券”,企业可享受到40%的科技服务费用抵扣,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
今年1-10月,火炬高新区企业累计使用“火炬创新券”额度110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四成;创新券服务机构达170家,可提供589项创新服务事项,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优化政策供给
陪伴企业成长
在11月3日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湖南大学牵头、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科华数据等单位联合研制完成的“海岛/岸基高过载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摘得国家级荣誉的背后,是科华数据在科研创新道路上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努力。作为企业的“娘家人”,厦门火炬高新区多年来持续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陪伴企业创新发展,助力其开辟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
“高新区根据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构建‘支持创业孵化-支持创新升级-支持提质增效’等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的政策体系,并叠加人才、金融、科技服务等方面扶持措施,营造高质量政策环境。”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通过不断强化政策供给,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如今年9月底,高新区出台“火炬专精特新10条”,从支持企业实施技改、鼓励研发创新、空间载体保障、人才住房保障等七个维度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扶持。
人才是创新的动力源。高新区今年以来不仅出台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培育力度的措施,更创新“政府+学校+园区(企业)”协同引才模式,举办“炬火种˙燃新薪”首届高校新星挑战大赛,以赛聚才,以赛引才。大赛吸引清华、复旦等83所知名高校1231人次学生参赛,达到国家级大学生专业赛事规模,受到园区企业的广泛好评。
集聚高端资源
为企业赋能
厦门星座卫星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于今年7月落户厦门软件园三期。作为中科西光航天科技公司在厦门设立的唯一控股子公司,星座卫星正为我市首颗城市定制卫星——“厦门科技壹号”的发射工作做准备。据公司负责人游琴介绍,目前“厦门科技壹号”的研发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发射升空。她表示,公司已与我市科研院所及环保、农业、资规等多个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发挥在遥感数据方面的优势,积极开拓应用场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像星座卫星应用研究院这样的创新平台在高新区还有许多。今年以来,高新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腾讯优图AI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厦门分中心等近20个技术创新平台落地。截至目前,高新区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4家,拥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200余个;已培育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近20个,并引进IBM、微软、SAP等创新赋能中心,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
火炬高新区还率先探索,搭建“火炬大学堂”产业赋能平台,通过嫁接高端资源,打造“现代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新产业新型智库和国际产业交流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自火炬大学堂成立以来,已启动战略领导力项目、青年人才职业胜任力项目、“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项目等多个项目,为高新区企业和人才量身定制课程培育体系。
聚焦资金和技术两大创新要素,高新区推出了“火炬金服”和“火炬智服”两大新型服务平台,使企业可以像逛超市一样,找到适合自身的金融和智能制造服务。最新数据显示,“火炬智服”平台已完成4批智能制造服务商认定工作,共计141家服务商,提供635项产品服务;“火炬金服”平台集成了本地银行、保险、担保、融资租赁等39家金融机构入驻,引入私募基金及产业引导基金58家,聚集165项产品和服务,引导企业主动发布融资申请1226条,上线近一年累计撮合授信超77亿元人民币。(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 轩 刘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