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35岁的长汀新桥汉子张洪俊带了1000多元钱,只身踏上了北上谋生的艰辛路。经过20多年的打拼,张洪俊成为闯京商海的领军人物,先后任批发市场总经理,龙岩市第三、四届人大代表,长汀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北京市长汀商会会长。
张洪俊出生在新桥屈凹一个贫穷的农家,不到十岁,他就随父亲上山烧炭,矮小的身影常独自行走在深山老林的小路上,读书成了他奢侈的追求。读小学和初中时因要随着父亲砍柴挑炭,考试不及格常招致老师的“责骂”。年少的他就利用烧炭休息的时间看看书,逐渐养成了爱看小说的习惯,买不起书因借书看而闻名于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烈火金刚》、《红岩》等名著在他的记忆中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1977年在龙岩农校读书时,他就爱到农贸市场转悠,对农副产品的生产及销售领域较有兴趣。1986年,在当时的新桥乡政府的支持下,他与县糖业烟酒公司联营,成立新桥供销经理部,辖有汀州镇、童坊乡、新桥乡三个批发部,张洪俊担任第一任经理。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交替的岁月里,他接受了两种体制下的采购、销售、管理等综合业务的磨炼,但由于经验不足和当时的体制制约,企业经济效益一片空白,他还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务,不得已于1989年12月辞去了经理的职务。
1990年8月,他带1000多元钱踏上了北上谋生的艰辛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怎么办?他争取先来创业的邱和平、张洪汉、王光灿几个老乡的帮忙,在丰台区马家堡一间低矮潮湿的小平房里住了下来。由于无启动资金,只好在朝阳区东大桥市场暂时栖身,一边做零售,一边抓商机。冬天,零下十几二十度,盖着薄薄的被子,只能几个朋友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好不容易在东大桥苦苦熬了两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1991年大钟寺新建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综合营业批发大厅,副食调料安排20个摊位,开业时却只留下了张洪俊一人。
大钟寺市场开业半年,市场很快红火了起来。生意火了,有了赚钱的机会,张洪俊就想到家乡那些还在那半亩地里劳作艰难度日的乡亲。1992旅京乡亲春节联欢会上,张洪俊提出:“我要让大钟寺批发市场变为长汀人的市场。”当时有些老同志认为那纯属空话,因为“大家怕同行”,而他认为,长汀人不来,外省市的照样来,与其别人来,不如老乡来,逢事有商量、有帮手。到2002年,从事副食调料批发的商户,大钟寺里70%都是长汀人,形成了大钟寺市场“长汀调料一条街”。
目前,在京汀籍经商人员达3万余人,张洪俊领导的北京市福建长汀商会注册会员1685个,组建各类公司和经营部1800余个,成立股份制公司30多家,拥有批发市场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