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世界晋江同乡总会秘书长
印尼晋江同乡会常务顾问
印尼宇宙集团董事长
福建万宝龙集团董事长
福建晋江聚旺印染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物印象\
初见许金聪,就给人一种谦和、睿智的感官印象。在之后的交谈中,则多了一分率真与风趣,偶尔的闽南俚语和典故,为访谈带来轻松活跃的氛围。
在谈及子女时,他也如同天底下的父母一般,为培养子女颇费苦心,但言语中掩饰不住对子女获得成就的自豪感。
可以这么说,与许金聪交谈是种享受,没有年龄与阅历的隔阂,双方进行对等的交流。这其中,他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毫不保留的阐述与分享。
\人物对话\
商报记者:世界晋江同乡总会这样一个团体,所起到的作用是?
许金聪:世界晋江同乡总会现在已经是第八届,通过轮值与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当届的会长国。这样所产生的好处就是,会长国来自不同的会员国,他所组织的活动与交流都具有当地的特色,对于文化和经济层面的交流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总会最主要就是联络全世界晋江社团与全世界晋江人的乡情,发挥整合、联络、交流的纽带作用。同时,总会也肩负一个责任:发动每个有晋江人的国家、地区都能成立同乡会。此外,还承担着对外传承包括晋江精神在内的闽南文化的职能。
商报记者:我们一直在提倡“晋江精神”,那么在您看来,何为“晋江精神”?
许金聪:按我个人的理解,晋江精神应该指:晋江人全民创业、全民拼搏、敢赢敢输、互相鞭策、共同发展、弘扬闽南文化、传承闽商的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造就了晋江辉煌的民营经济。
商报记者:印尼晋江同乡会作为一个在外国成立的团体,它对于当地来说,带来怎样的服务?
许金聪:印尼晋江同乡会创办于2006年,印尼本部会员达一两千人,各地的分会加起来上万人。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印尼获得很大的影响力。它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接待国内的政府、行业团体,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交流。每周日都有会员自发举办自助餐、华文学习、娱乐等活动,为会员提供一个交流、联络感情的平台。在这平台里不以个人资产来衡量,人人平等交流,在异乡享受难得的乡情。
此外,同乡会设立专项的助学资金,只要是子女就读国内学校的,会里都会全额支撑其完成学业。如今,为了促进国内外文化的交流,印尼本地人如果就读国内的大学,同乡会也为其提供助学金。
\财富故事\
时代弄潮者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自此拉开了市场经济建设的序幕。在这一独特的时代环境下,不少人放弃世人眼中金贵的铁饭碗,毅然选择下海创业之路。而这一群时代弄潮者中,就有许金聪的身影。
其实在当时,许金聪工资相对来说算是很不错的。但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创业热潮的影响,加上他对于经营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改善经济效益的考量。为此,他还算了一笔经济账:留在市管局上班,每月固定工资50.5元,要达到万元户的级别,不吃不喝也需要17年零2个月。而去拉货的话,每天平均可赚8元,一个月两百多,收益翻了四五倍之多。
创业初期,国家虽已制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但具体实施仍有诸多顾虑,处于最基层的创业者就更不用说了。许金聪谈及刚开始经营的时候说道,当时所有人都对于政策的持续性和适用范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能通过挂靠支前站、生产队等途径,为部队、生产队供应物资,小心翼翼地打一些经营活动的擦边球,以防被认定为投机倒把行为。就在这种背景下,许金聪拉过板车送货、走街串巷买配件,有所积累后开始创办机械配件公司,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积累了第一桶金。
首下南洋,赢取尊重
当机械配件公司有了一定起色之后,出于经营方面等的考量,许金聪首度下南洋,只身在菲律宾待了几个月。那时候,前往东南亚务工的人群,大多是在海外的侨亲介绍过去的,往往都已安排好工作、住宿等问题。像许金聪这类独自前往东南亚的人,在华侨、华人群体中也颇受歧视,被称为“新客仔”。
至今,许金聪仍清楚地记得,刚到菲律宾的时候,他与一个华侨见面。对方见面就问:“谁带你来的?”他回答道:“我带我自己来。”这句回答获得了对方一定程度的赞许。“哦,新客仔啊,来做啥?”“我自己有工厂,来拓展市场。”刹那间,那华人的脸色充满诧异,因为在华人、华侨圈子中,在国内拥有工厂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许金聪不卑不亢地回答,最终获得了该华侨的尊重。
逆势而上,再下南洋
上世纪90年代末,正值国际金融危机、东南亚市场一片萧条,凭借“敢赢敢输”的晋江精神,许金聪第三次下南洋,赴印尼创业。而那几年同样是印尼对华侨、华人抵触的时期,人们纷纷躲避这个是非之地,他却从中看到印尼的商机,与儿子一起赴印尼拓展市场,开始推销自己的配件厂品。
刚到印尼的时候,父子俩每天起早贪黑,走访万隆椰加达90%的印花厂,但依旧难以获得当地市场的认可,吃闭门羹是经常的。后来,通过当地知名人士的介绍,才得以进入几家工厂。许金聪很重视这一个契机,亲自动手为他们的设备“诊断”和修理,先免费用上自己生产的零件,采取先使用后收费的形式,客户对质量满意之时才收钱。
几次后,他由于质量过硬,又比国外同类配件便宜2/3的价钱,获取了当地客户的广泛认可,客户们纷纷找他订货并给他介绍其他工厂。半年下来,他以他的真诚和勤劳让当地的名流们另眼相看,因此融入他们的社会,取得他们的信任,为了进一步开展其他业务。所以他与当地知名侨领合作投资,并取得印尼的居住权,随后创办了印尼宁宙集团。
造就接班人
不少企业家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年轻的时候忙于创业,在子女的培养上多有疏忽。等到自己事业有成后,开始寻求接班人时,子女业已成年,或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对于继承父业缺乏兴趣;或染上一些恶习,难以扶持上位。古语:“富不过三代”,很大程度上就是第二代的培养出现断层。
对此,许金聪有着独特的教育经:子女的培养重在造就,而不是成全。之所以用“造就”这个词,最重要就是要将其处于同等的地位。这过程中,培养是根基,从小就促使子女养成“自立、自律、勤奋”等良好品德,不至于沾染上一些恶习,尤其是严令不许接触赌博。“黑烟不是五谷,赌博不是生意”他说道。
同时,父母自身要做好表率作用。何为教育?教是表率,育是责任,子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得以学习、领会。再加上一些生活上的关心,全面培养子女的综合素质,此阶段是为“造”。
如同一部名贵跑车,造好之后自然需要其展示的跑道,子女的培养亦是如此。为此,许金聪将儿子送到台湾,到以管理严格著称的台企接受磨炼。当儿子表示不愿接班时,他并没有一开始就强硬要求,反而顺从儿子开设网吧的设想,而当时全家只有他一个人持支持态度,为的就是让儿子受到“挫折教育”。
果不其然,儿子的网吧很快就出现经营问题,直至关闭。这时候,许金聪并没有以父辈的语气加以责备,而是让儿子在自己的企业担任业务员,从基层开始学起。不过,他还使了点“小手段”:儿子负责的一单业务是他精心挑选的,各方面都已具备良好的条件,自然在洽谈中一路坦途。由此给予儿子成就感,使其对于企业的经营开始抱以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儿子在员工面前获得肯定。就这样,儿子被他引导到企业的经营之路上。此即为“就”。
自我修炼的人生态度
在儿子23岁的时候,许金聪就将企业的工作交接一半;25岁时,企业就已全部完成移交工作。此后的时期里,用许金聪的话来说:“开始自我的修炼。”
摄影是其一大爱好之一,在采访中,许金聪展示了部分拍摄作品,不少还获得奖项。这些作品,从构图、光线等技术层面再到所蕴含的意境都属佳作。近期,还与孙辈在晋江举办了《梦如生活》摄影绘画联展,获得了业内外的赞誉。
不仅是摄影,他在写作上同样有很高的造诣。现已出版的《闽商下南洋》,结合其亲身经历,为读者诠释了那一时期的独特历史事实和下南洋务工群体的辛酸苦辣。
其实许金聪所追求的生活态度,正是民间所推崇的“五福临门”。他在所写的新书《五福新解》中,认为要享受人生,就要做到生活五要素:慧、心开、无上瘾、生态平衡、随机找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