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莆田商会会长:陈德銮
在闽商族群中,莆商是带有强烈地域性特色的一个团体。他们热爱家乡话、家乡人,对家乡传统产业的传承抱着高度坚守的决心。他们从东南蜿蜒的丘陵中走出,五湖四海落地生根,却一如既往散发着纯正的莆田味儿。
距离家乡两千公里之外的三晋大地上,新一代莆商正不断储备力量,蓄势待发。坚韧与聪慧、精明与实干,是对他们最贴切的描述。在这族谱基因的催化下,莆商陈德銮特立独行,不仅带领太原莆商异军突起、抱团集结,更将这股力量内化为自身行动中的济世情怀,二十年历练终成莆商之表率。
辍学经商
有着“中国木业之城”美称的莆田,以及遍布大江南北的莆商,已形成规模较大的国内外伐、运、销和木材加工的“一条龙”运作体系,把控着全国木材经营市场75%以上份额。莆商在木材业的霸主地位,源自七八十年代就外出闯荡的有识之士,他们带回财富与希望,激励代代后人用自己的努力去脱贫致富。年幼的陈德銮,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成长着。
从小学习优异的陈德銮,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取得了全镇第一的好成绩。当大家都以为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会继续以优异的成绩考高中、读大学,为村里成就荣耀的时候,17岁的他却毅然辍学打工,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曲折却饱含传奇色彩的创业长路。
志在八方、胸怀抱负,当其他同龄人循规蹈矩地走在父母规划的人生轨道上时,早慧的陈德銮听从内心的旨意的抉择,似乎预示了他注定不平凡的人生。
17岁,陈德銮开启了自己奔波劳顿的打工生涯。几年之中,河北、青海、山西多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幸运的是,父亲看出儿子的远大理想,给予了初出茅庐的陈德銮以极大资金支持。1994年12月,带着父亲资助的七八万元,陈德銮于青海库存了一批木材于来年春天出售,一下赚取两万多元利润的收入。
“那时候年轻,觉得赚钱很容易。”陈德銮记起那段青涩的往昔,浮现出几丝笑容,如同重逢了多年前的故友,一切尽在不言中。日子在前进,故事在延续,陈德銮不禁陷入回忆。
在青海打拼一年后,陈德銮以敏锐的商业眼光,捕捉到未来太原地区的发展前景,放下青海市场转战太原。万事开头难,面对新环境,陈德銮每日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跑业务拉生意。每每碰钉子的时候,莆田人吃苦耐劳、越挫越勇的精神总是支撑着他瘦小的身躯继续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陈德銮以赊销的方式拉到了第一个客户——中国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与其的合作关系一直维系到现在。
由于长期的苦心经营,更因他的诚信为人,从商的路途渐渐开阔平坦起来。从2002年到2011年,陈德銮先后创办了威杰特新型建材厂、山西闽商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山西世全贸易有限公司、青海闽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西宁闽商小额贷款公司、重庆美每家小额贷款公司,并成为青海瑞祥矿业有限公司股东。
2012年4月,陈德銮还创办了汾阳向阳红农业合作社,计划将土地流转、旅游观光采摘、绿色温室大棚富硒蔬菜等多元化模式带入日常经营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弹指一挥间,少年陈德銮为自己定制的人生蓝图,由中年陈德銮亲手完成。二十年的心力、七千多个日夜的沉淀,褪去稚气的陈德銮终于拥有施展济世理想的实力。
感恩在心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陈德銮不论从言谈还是从神态上,时常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感激之情。从游走四方的青葱少年到如今满脸沧桑的成功人士,陈德銮的经历看起来顺风顺水、并无大风大浪。记者忍不住问道,经商这么些年,难道一直如此顺利吗?
由是,陈德銮才缓缓道出:“2002年,当公司正初具规模的时候,我曾被朋友骗过。”那时,陈德銮交给朋友140万元人民币让其到相关部门缴纳保证金,未曾想朋友为了移民澳大利亚,竟将这笔钱挪用之后便杳无音讯。在公司起步的关键期,却亏空了这么一大笔资金,对陈德銮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打击。无奈之下,陈德銮四处借钱,并在负债的情况下顶着巨大压力,搞起建筑施工、承建政府项目。
仗着朋友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坚持与敢于破釜沉舟的魄力,陈德銮终究熬过了这一难关。“虽然当时很困难也没赚到钱,不幸中的万幸是,那段经历让我结识了不少朋友,建立起许多长久而稳定人际关系。比起失去的金钱,他们无疑是更值得珍惜的财富。”陈德銮满心感恩。
近几年,当初携款私逃的朋友每年都要回国几趟,陈德銮得到消息后并未找他要钱。甚至后来见了面,陈德銮也默默隐去旧事,不再提起。对此他坦言,之所以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是因为感念这个朋友曾在他创业初期时帮衬过他,为了那一份情意,只要朋友不提此事,他自然也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人活在世,最重要的是一个心态。钱财乃身外之物,怎样都比不上患难时伸出援手的可贵人情。”情与义,永远是陈德銮为人处世的第一要义。
2012年4月,陈德銮又担起了一项新职责:任太原市莆田商会会长职务。通过这个平台,把乡情与良善传递到全体山西莆商的心间,是陈德銮大爱之心的再次展现。
谈起为何创立太原市莆田商会,陈德銮说他很能够理解在外拼搏的游子渴望有一个老乡团体照拂的心情。由于莆田话与普通话口音上的差距,老乡们在沟通上总有些磕磕绊绊。陈德銮就想,众人拾柴火焰高,将拥有 “血缘、地缘、业缘”的乡亲联合起来,不论办什么事情都事半功倍,更能一解大家的思乡之情。他们都是异乡游子,都渴望家的温暖与关怀,商会的成立,将弥补这一块心灵的缺失。
“我们要将莆田商会做强做大。”陈德銮解释道,“作为会长,我有能力就尽量多付出一些,即使是损失一点也没关系。重点把老乡们扶起来,把大家的事业做大做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建造一个属于莆田人的商会社区。”
虽然才成立短短八个月,商会已经为130多家会员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陈德銮自己,也在造福社会的过程中,为家乡的小学建设、铺路修桥同样作出卓越的贡献,多年坚持不断地为汶川灾区、青海玉树灾区、困难户等捐款200多万人民币。在商会成立之初,当他获悉有一个会员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便积极带头捐款为患病会员募捐善款23万元。
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德銮收集着一点一滴的善意,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善举,在一草一木的世界中,成就了一心一意的普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