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余益勤:常怀一颗感恩之心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2-12-12 阅读量:7890

  人物名片

  余益勤

  菲律宾“K Grain”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菲华南安公会常务理事

  菲律宾中国商会总会常务理事

  旅菲华侨工商联总会副监事长

 

余益勤从不怨天尤人,凡事看开。这些年,他只记得帮助、善待过自己的人,且有恩必报。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他宽容、体谅,最多就是一声叹息带过。无疑,谦厚、诚信和勤奋,是他最大的成功秘诀。

余益勤,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本刊记者  一泓

 

“在经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菲律宾“K Grain’’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益勤,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十年前,他还是一文不名,只是来自香港的一个穷小子。回首自己的创业经历,余益勤总是说,“十分感激有很多人在我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没有冷眼相待,而是伸出援手,信任我,扶持我,尤其是我的两位供应商。”

“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扶持,就没有今天的我。” 余益勤说的上述两位供应商,就是旅菲华侨工商联总会副会长柯志超和菲华南安公会理事长赵展聪。

感恩节刚过,回忆往事,余益勤还是心怀感恩。

   从学徒做起

余益勤祖籍福建南安石井院下村。父亲余济南十多岁移居香港,并在香港结识其妻吕美莉,成家立业。余益勤在港出生,底下还有一妹、一弟。

余家属打工阶层,家境清贫,两大三小居于茶果岭狭窄的铁皮木屋内。让余益勤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家里煤气耗尽,父母也没法掏出一元数角去购买煤气,而年仅四岁的弟弟竟懂得将自己珍而重之的扑满摔破,让他感动不已。

身为长兄的余益勤会替父母设想,从小打零工赚钱补贴家用,分担家计。十七岁那年,由于父亲和菲律宾的亲戚合作生意,而菲方缺少人手,于是父母送他来菲律宾,住进亲戚家里,从学徒开始做起。

亲戚在货仓阁楼用椰子木搭建了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间,开了一个比杂志面积大一点儿的小窗,房内除了放下一张同样用椰子木制成的床,以及一台坏了又修、修了又坏的小风扇外,什么也没有了。更甚者,货仓屋顶乃用锌板盖上的,一年四季猛烈阳光照射下,锌板吸热,晚上睡觉时,小阁楼就像蒸笼一样闷热。刻苦耐劳的余益勤,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住就是十年。

在菲律宾打工的日子,他朝六晚十工作,既要整理货架,又要开车送货,日日如是,年中无休,连生病也得撑下去,同时又要兼顾亲戚在外边的生意,一人身兼数职。纵然如此,他从不叫苦叫累,全因不想令父母失望。

  艰难又快乐的创业时光

随着年纪渐长,余益勤愈发感到工字没出头。于是,他决定自己出来创业。

当时,廿多岁的小伙子,怀揣着两万元菲币外带一辆私人组装、破旧得倾斜一侧的汽车,就这样走出来闯天下。

为了修理汽车,他花了全部财产的四分之一――五千元披索,修好了车。这样,他就驾着车到马尼拉副食品集散中心批发花生、绿豆等副食品,然后载到各个菜市场推销。有时也到偏远的武六干大米市场批发大米,晚上十点出发,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回来,挣个价格差。

为了多载些米,他在车子的顶棚也堆满了大米。车子开起来摇摇晃晃,由于负载过重,常常爆胎。看见他这样子,朋友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第一辆货车就是在黄婉真姐帮助下买上的。我这辈子在生意场上遇到了许多好人贵人,她就是其中一人。”余益勤说。

黄婉真是余益勤在市场上认识的一位大商家,见他那辆车子走起来实在太危险,担心终有一天翻车,于是让她自己的弟弟做担保,到熟人那里去,让余益勤分期付款买下第一辆货车。

那年头,余益勤除了手上仅有的一点本钱做生意外,哪有多余的钱买货车?“分期付款是讲求信用的,自己刚开始经商,那么年轻,又是孤身一人,谁能信得过自己?如果不是黄婉真姐相助,自己做梦也不敢买新车。”

为了省钱,余益勤没有租房,只是以货车为家,毋须送货时就呆在车里。衣服脏了就脱下来用公厕水龙头冲洗,披在车上晒干后再穿。那些年,他穿的T恤都是过年时人家所送的广告衫,舍不得花钱买新的。

孤身一人,以车为家,余益勤渐渐引起地痞流氓的注意。有一次坏人趁他睡着,企图抢夺他唯一的货车,幸好他早有防备,常常把车钥匙挂在车上,在危急关头发动引擎溜走,才安然避过一劫。

经此一役,为了安全起见,他便把车子停泊在一家银行门口外,一来二去和银行保安混熟了。保安见他在车上不能睡得踏实,就让他到银行里面的长椅上睡觉,又给他开了个电风扇,教余益勤感激万分。

数年后,他的生意上了轨道。适逢那位保安有两名女儿在修读护理专业,面对沉重的学费压力。余益勤知恩图报,资助她们完成学业。后来,女儿们都远赴英国就业当护士,并在那里结婚定居。而余益勤和保安也成了好友,经常电话联络。

有了稳定收入后,余益勤便租了一个小单位,既是住家,也是货仓。晚上竹席往大米上一铺,就成了一张床。那时,他的母亲舍下在港的丈夫及幼子,从香港来菲律宾协助他,母子二人以米包为床,相依为命,让益勤不再孤单作战,度过两年艰难但极其快乐的时光。

   两贵人助事业更上层楼

母亲主内解除后顾之忧,余益勤便专心一意向外出击。一次偶然机会,他在朋友家里看到一个有名的大米供应商电话,第二天就大胆尝试拨打电话联系,从此建立起商业往来。和这家大米供应商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生意后,从一开始现金进货到相熟后给予一定时间的账期,让余益勤越做越大。后来,欠账金达到百万披索之巨。

有一天,他的米仓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寒暄以后,对方自报家门,原来正是一直和他做生意的供应商柯志超先生。两人一见如故,双双坐在店门前的楼梯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

先生告别后,余益勤才突然想起来,自己连一杯水、一张椅子招待人家也没有。再看看自己身上穿的是破了几个洞的T恤,他不由得担忧起来:这会不会给对方留下坏印象,以后就不跟我做生意或不容欠账呢?他越想越害怕,彻夜难眠,第二天一天亮迅即给供应商打了一个电话,装作要进货,试探对方反应。接电话的是柯志超的大嫂,柯大嫂很爽快就答应了。余益勤终放下心头大石,如实相告实情。大嫂听了笑着说,你放心吧,昨天阿超找你,回来告诉我们,你是正经生意人,和你做生意绝无问题。

正因为有了柯氏家族生意上的支持,余益勤终于慢慢站稳脚跟。余益勤心怀感激之情: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本生意人,柯大哥却对自己那么信任,这样的支持一辈子都忘不了。

从此以后,本来排行老大的余益勤在菲律宾多了一个大哥柯志超。两人除合作经商外,柯大哥又带他参与社团组织,增广见闻,还一起捐助社会公益事业,行善积德。

经过几年发展,余益勤需要更多货源。经朋友介绍,他结识了南安老乡,也是菲律宾大米行业的前辈赵展聪。赵展聪是大盘商,余益勤能低价大量购货,提升市场上竞争力。如此,他和柯大哥的生意慢慢减少了。尽管如此,柯大哥并没有因此疏远他,反而鼓励他把生意做大做好。其胸襟气度,使余益勤敬佩万分。

提起赵展聪,余益勤同样赞不绝口。赵先生同是白手兴家,事业有成亦不忘提携后辈,对自己的扶持让事业得以更上一层楼。余益勤曾试过凌晨三点打电话叫货,赵先生两口子都没有二话。现在,二人关系亦师亦友,在赵展聪的引导下,他加入菲华南安公会,为乡亲出心出力。

  成功之道

做了这么久的生意,余益勤还养成一个习惯,就是供应商货物一到,马上便根据议定好的欠账日期开出支票,让对方带回去,不会让供应商跑第二趟,利人利己。而菲律宾生意场的潜规则是,货送上门以后,供应商并不能马上拿到支票,通常要再派专门的收账员上门收账,费时费事。

他坦言,自己也经历过很低潮的时候,巴不得送出去的货马上能换成现金。营商不易,派个收账员,来回一趟,扣除交通费、伙食费和收账员的薪金,所得款项又缩水了。

诚信、细致、贴心的经营方式,使得他处处遇到提携帮助他的贵人。

对于自己的员工,余益勤也是善待有加:出钱出地为他们盖房子,提供免费住宿,每个月还向守时员工每人补助二十五公斤大米。员工生病,需要看医生、买药,甚至喝醉酒撞断了腿,都是由余益勤付钞埋单。

“所以,公司从未发生罢工现象,一天二十四小时轮班送货,工人亦没有任何怨言。”他很自豪。

经过十年打拼,余益勤的生意有了相当的发展。他深知有土斯有财这不变王道,近年开始涉足菲律宾房地产市场,小试牛刀,成绩不俗。

“成事者须放远目光,才能走得更远,千万不要故步自封。”余益勤说。

当年,余益勤孤身越洋赴菲,远离生活多姿多彩的香港,奋力拼搏20多年,永不言弃,全赖双亲背后默默的鼓励和支持,给他信心去闯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为回馈亲恩,他以父母名义在福建南安家乡出资修桥铺路,造福乡亲;向菲华南安公会捐资四百万披索,建了一个以父母名字命名的大厅。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余益勤这样认为,也这样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