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美元指数继续跌跌不休。1月25日晚间,欧央行1月议息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德拉吉认为欧元区复苏稳健,2017下半年增长加速超预期,并指出欧元走强部分源于经济改善。德拉吉发言的鹰派程度超市场预期,欧元随后大幅上涨。欧元对美元一度涨破1.25关口,刷新2014年12月4日以来新高,美元指数则跌破89关口。
不过,1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接受CNBC专访时表示:“美元会越来越走强,最终我希望看到强势美元。我们的国家会在经济方面再次强大,其他方面也是”。特朗普上述表态后,美元应声回涨,美元指数重又站上89关口,跌幅迅速收窄,不到十分钟从0.3%以上跌幅收窄到0.1%左右。约半小时后,尽数抹平跌幅,涨逾0.3%。特朗普有关美元将走强的言论再次引发了市场对强势美元的猜想,而在2017年1月份上任之初,特朗普曾发表言论称,强势美元对美国经济不利。那么,美国政府到底希望继续奉行强势美元政策,还是保持美元弱势?美元指数未来进入贬值周期还是升值周期?
历史上美国政府曾执行过强势美元政策。强势美元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运用政策措施保持美元坚挺,以保证国际资本持续不断流入,并利用国际资本弥补经常账户逆差。美国当局采取强势美元政策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命前高盛董事长鲁宾担任财政部长,后者屡次公开强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之后萨默斯接替鲁宾任则政部长一职,继续维持强势美元政策,并得到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大力支持。
长期来看,美元走强与否主要取决于美国经济与欧日等经济的相对强弱。美元指数中欧元占比达57.6%,日元次之,占比为13.6%。因此,美元指数的变化反映了美元对欧元和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变化,而这又取决于美国经济与欧日经济的相对强弱,尤其是美国与欧洲经济的相对强弱。美元升值的核心逻辑在于美国领先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欧洲)复苏的周期差,即二者的相对强弱。如2011年底以来的美元升值,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率先复苏,经济增长明显强于欧洲。但2017年初以来,欧洲经济复苏逐步被确认,欧洲与美国经济的周期差逐步缩小,使得欧元走强,并逐步成为美元指数下跌的“头号力量”。
短期来看,美元指数主要受预期影响,可能继续震荡走弱。短期来看,美国政府官员的言论及市场预期等可能对美元指数产生影响。比如,此前美国财长努钦有关美元走软有利于美国贸易言论导致美元大跌,而1月26日,特朗普有关希望看到强势美元的言论,又刺激美元大涨。?市场预期也对美元指数短期走势有着较重要影响。预期与美元指数走势可能相互强化。比如,近期市场普遍预期欧元区经济将持续超预期,导致欧元走强,而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欧元强势预期,导致美元指数持续下跌。短期来看,欧洲经济可能继续强于美国,加之市场预期影响,美元指数短期可能震荡走弱。
强势美元和弱势美元均不符合经济基本面,未来美元可能进入震荡期。从历史来看,美元指数有升值周期也有贬值周期,但也有震荡期,比较典型的如1988年-1994年,美元指数在(80-100)区间震荡,2008年-2011年美元指数在(70-80)区间震荡,这两个时期美元指数均未形成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因为在此期间美国经济与欧洲经济强弱大体相当。美元走强可能降低美国出口竞争力,加剧美元贸易赤字;而美元走软尽管可能有助于美国出口,改善美国贸易赤字,但可能削弱美元作为全球最高储备货币的地位,并且如果美元加速下跌,可能导致外国资本流动性迅速下降,冲击股票、债券等投资,进而损害经济增长。此外,美元严重贬值,可能导致进口成本上升,甚至可能导致贸易逆差的扩大。当前来看,美元对欧元贬值,可能使得留存欧洲的美国资本兑换成美元所实现的红利增加,和特朗普的税改政策相配合,有助于美国企业海外利润的回流。从经济相对强弱来看,目前欧洲经济持续超预期,类似于2014年-2015年的美国经济。因此,短期来看,欧洲经济可能相对强于美国,美元指数面临下跌压力。但特朗普税改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在2018年底至2019年逐步显现,届时美欧经济可能再度出现强弱互现的局面,美元指数可能维持震荡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