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约车市场硝烟再起。
美团,高德、易到、嘀嗒以及携程等新老兵相继加入到这场网约车大战中来。你补贴乘客14块钱,我补贴司机1800块钱……
又是烧钱。前边滴滴刚在和优步的烧钱大战中凭借资本优势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完成一家独大。这又被新的竞争对手拉入到新一轮的混战中。
混战不怕,但混战下的暗流涌动可是要看清楚了。
混战
说实话,这次混战真的是混乱到一定程度了。特别是最近美团扛起了挑战滴滴的大旗之后,又有更多的新玩家陆续入场。
比如,近期携程也高调宣布拿到天津网约车牌照,预计在本月上线;3月27日,高德地图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成都、武汉两地率先上线,同时开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车主招募。
一时之间,众玩家对滴滴形成“围剿”之势。而且,入场的新老玩家都是有备而来的,其“精彩”程度就更不同一般了。
先说说势头最猛,号称滴滴挑战者的美团吧,上来就是拼价格抢地盘。在司机端,美团号称在3个月内实行对司机“零抽成”政策;在客户端,美团对用户实施前三单免费,以后还有各种补贴。
不管怎样,乘客是对此是买账的。根据美团公布的数据,美团打车上线前三天拿下了上海市场网约车近30%的市场份额。但滴滴说,这个数字最多只有15% 。
此外,估计滴滴怎么都想不到昔日的合作伙伴携程也会成为今天的竞争对手吧。携程在对外邮件中表示,从2015年携程专车就开始搭建平台,经过3年,结合平台运营累计下的经验才推出自己的专车业务的。携程公开表示,网约车市场现在已经从“拼补贴”的时代,进入到“拼服务”的时代 。意思是我不烧钱,想拼服务。
规律
仔细看,不管是下血本烧钱,还是想取巧拼细节和服务,大家特别认真地应对这场战争,主要问题还是看好网约车市场的嘛。
看好,占领,然后谋求盈利。这大概是网约车市场参战者的共同思路吧,重点是占领和盈利。
如何占领?目前好像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最基础、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做法无外乎就是烧钱。
据公开报道,刚才提到的美团打车在上海保持相当于成交总额(GMV)100%的补贴率,单均亏损30元以上,如果以30万的订单量计算,意味着每天要有近900万的亏损。如果做到滴滴去年总单量(74.3亿单)的20%,一年就要烧掉70亿美元。据说,美团为了这次战争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其中大家知道的是去年10月份一笔近40亿美元的融资。大家不知道的就不好说了。
你可能会想,这要多久,从多少乘客身上才能赚回来。Too young了吧。美团算的是一笔大帐。公开数据显示,美团每天2200万订单量估值300亿美元,而滴滴每天2500万估值600亿美元,订单量只差10%,但估值却少了一半。如果网约车价格战烧掉40亿元人民币能带来公司估值的提升,哪怕只有20%的提升,这都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那么,新竞争者进入市场,除了价格战还有没有其它玩法?答案还是有的。
刚才提到的携程就号称拼服务嘛。据媒体报道,携程专车主要服务主要是通过携程已有的酒店、机场和旅游资源,解决用户旅游出行场景中的点对点地面交通需求,包括接送机、接送站、接送景点、旅游包车、城市内用车等。从它现有业务进行延伸,也算顺势而为。但面对别人的价格优势,这个策略能否奏效,尚不得而知。
如何评价这些策略能否奏效呢?看盈利能力。
几天前,华尔街见闻披露了一个滴滴出行的财务数据,2017年的订单量为74.3亿单,用户数为4.5亿,2017年其成交总额(GMV)为250-270亿美元,公司亏损总额为3-4亿美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
滴滴在市场份额占有占绝对优势的时候都还没能实现盈利,后进者想实现盈利估计会更艰难,除非有革命性的新盈利模式。
未来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曾说,觉得现在的网约车大战和19世纪末美国西部淘金热有点像:绝大多数淘金的都没有赚到钱,但少数聪明人却依靠向淘金者卖水赚了大钱。
确实,大家看好市场,直接的赢利点紧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司机和乘客。现有的盈利模式就是从乘客那里拿钱,从司机那里抽成。现在烧钱大战的焦点也是专攻这两点:司机抽成暂时不要,或者还有补贴,鼓励司机多跑车;对乘客,提供补贴,完成大家薅羊毛的想法,提升市场占有率。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烧钱以后怎么实现盈利呢?羊毛出在羊身上?显然互联网思维的乘客不会很愿意配合。对用户来说,哪家补贴多,我就用哪家,没有补贴的时候,用户数量会直接下降。
要想实现革命性的新盈利模式,成为卖水的角色,不多动动心思真的不行。
从这点来看,易到就比较轻巧和聪明了。它不在司机、乘客身上做文章,提出针对司机的“免佣金+阶梯返利”和针对乘客的“全网比价,十倍返还”。
看着是要自断筋脉,其实易到和易到背后的资本可是算了笔明白账,回归到了互联网经济的本源: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更直白说,就是把车本身做成一个平台,让平台的参与方在本次活动中都是受益者,这样平台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中,司机愿意提供优质服务,乘客愿意乘车。
那问题来了,他们赢利点在哪儿呢?车本身,和为乘车这个行为参与方提供降低成本的服务上。比如,车载大屏,可以把广告收益的一定比例直接分给司机,还能给乘客提供目的地附近的相关消费资讯甚至是优惠券。再比如,可以为合规司机提供汽车金融服务,降低其运营成本。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探索实现C2C平台的B2C的管理。
至于效果如何,那还要看市场检验。
但不论如何,在未来的网约车市场上,为了让乘客得到实惠而高质量的出行体验,我们不妨希望这种基于创新的市场竞争,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