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缩在犄角旮旯、三四十人的小工厂,制作的服饰竟然登上了法国戛纳电影节秀场!
服装设计师王潜,广东虎门喜艺服饰的小老板冯江,联手将其变成了现实。
“虽然是‘给他人做嫁衣裳’,但毕竟衣服出自我们的手。”说起这事,冯江感到自豪。12月11日,王潜又专程到虎门镇,和冯江商讨明年的新款服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链接传统制造工厂与网店,虎门服装产业正跳出大批量、少款式、低质低价竞争困境,向优质、高端、个性蜕变。
网店链厂,再无淡旺季
把冯江和王潜连接在一起的,是阿里巴巴2013年上线的“淘工厂”——将淘宝商家的生产需求如订单件数、工期等,与工厂有能力接单的产品类型、剩余产量等信息同时发布在网络平台,供需双方双向选择。接到加入“淘工厂”的邀请电话,冯江满腹狐疑,“这东西咱没干过呀,会不会是拿我们做‘小白鼠’?”
“咱们还有选择吗?”妻子一句话,让冯江张口结舌。
从练摊儿干起,冯江已在服装行业打拼十几年。在有“服装名镇”之誉的广东东莞市虎门镇,“冯江们”自发成市、顺势建厂,政府因势利导,促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和成熟发达的市场体系。电商兴起后,虎门服装产业迎来一次飞跃。2016年销售额超900亿元,其中网上销售额就占385亿元。冯江2009年起在网上做服装批发,生意红火,为解决货源问题还攒了一个十来人的小工厂。
然而风云突变,服装市场遇冷,冯江不仅赔掉了之前赚的钱,还欠下一两百万元债务。“那时候再没转机,喜艺服饰就要关门了,我是把‘淘工厂’当成‘救命稻草’抓的。”
报名、验厂……2014年1月,喜艺服饰在“淘工厂”上线。很快,第一个客户便找上门来。
传统的服装制造,设计、打版最耗成本,而同款式、大批量接单能节约成本,因此成为多数服装制造企业的常规经营模式。而这个客户不一样,“一口气订了60多个款式,衬衫、裤子、裙子全品类,什么都有,但风格独特、设计别致,每款只做50件。”
二次开发、修改设计、对接版型……忙了两个多月,货终于齐活。这笔订单,给半死不活的工厂带来了170万元收入。
冯江从此喜欢上了“淘工厂”,这几年再没接过大单,一个款式100件的订单都已少见。“这比做大单操心,但更有意思。生产、销售对接,响应市场更加快速、灵敏,生产再无淡旺季之分。”
产品升级,小单质更高
去年,一家陶瓷厂为了推广新花型的瓷砖,想把瓷砖花型印在晚礼服上,让模特穿在身上走秀。40件晚礼服,一款一件,找了好多工厂,没人愿接。
喜艺接了。冯江对布料、辅材精挑细选,6个车版工加班加点、精工细作,10天后顺利交货。一件2000元,和冯江过去在网上批发的那些廉价服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服装电商也在不断升级,从“图便宜”转向“挑品质”。冯江也咂摸出些味道:“这两年,网店要的东西,一是款式更新更快,先来200件,卖得好,翻单,再来200件;卖不动,马上下。二是品质要求更高,设计要有风格、个性化、有品位,你这个店才有黏性,才有回头客。”
电商需求升级,供应链的短板越来越明显,质优价实的供货商难找。为破解这个痛点而生的“淘工厂”,链接网店与工厂,解决找工厂难、试单难、翻单难、新款开发难的问题。
“不提高品质,还按以往那么干,肯定干不长。”冯江有过教训。有一批裤子,因为印花厂供的料不符合要求,冯江忍痛压下160多件没有出货,亏了1万多元。之后,即便再小的单,他都不敢在品质上打一点马虎眼。
“小批量不难,难的是做出满足客户品质要求的产品。”和王潜合作,冯江更是谨小慎微。“别看我们是小厂,120米至160米长、精棉缎面的衬衣布,虎门行内公认不超过30个疵点,我们超过10个疵点就不要;每批料进来,都要用各种洗涤液去泡,看会不会掉色、互染,还要接受拉力、磨损、缩水测试……”
像喜艺一样的服装服饰类企业“淘工厂”,虎门镇已有1000多家。主动适应供给侧需求变化,推进互联网与传统服装制造的深度融合,让虎门逐渐成为国内电商服装生产的高吸附力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