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我国医美行业规模两年后将破万亿

发布时间:2017-06-16 阅读量:2091

  网络直播火了“网红”,也火了“颜值经济”。从最初的“手术刀+绷带”,到如今的“一针变美”,医疗美容整形技术越来越便捷高效,唤醒了大众的“爱美之心”,市场正以30%年增速在扩大。经历了几年的资本积累和野蛮生长,医疗美容整形行业现状如何?未来到底有多美?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医美行业进行调研。

  医美行业高毛利低净利

  “我们是寻着玻尿酸的味道找过来的。”在日前于武汉召开的“美沃斯国际医学美容大会”上,几位消费者开玩笑说。

  虽然会议以学术交流和研讨为主,但还是吸引了不少爱美人士慕名前来。会场外,几位女大学生围在“分期整形金融服务”的展柜前咨询。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普及和价格的亲民,整形已经不再是需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后才能做的慎重选择,而更像是逛街买件衣服那样随性。很多男士也加入到消费大军中。

  巨大的需求催生了万亿级的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美行业创造了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最近五年,医美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水平。与韩国、日本、美国等医美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逐渐成熟的消费群体,以及提前消费、分期消费等营销模式,人们对中国医美行业的爆发增长充满期待。据微整形中国美容整形协会预测,到2019年医美行业规模将突破一万亿元。

  “如是在前几年,你投200万元开个1000平方米的整形店,基本上一年能回本。”武汉一位多年从业者透露。

  目前武汉医美机构超过300家,五洲美莱、中翰、美莱、艺星等产值500万到1000万级的医美机构已经进入,几乎每周都有新机构开张。

  据记者观察,在武汉,医美行业的营销大战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走出家门,从户外广告牌,到公交站台,到出租车顶灯,再到小区电梯内,整形广告几乎无处不在。

  最近两年,玻尿酸价格一路下滑,从6000元跌至1000元,越来越平民化。医美行业高度依赖营销,“广告战”、“价格战”直接导致 “高毛利、低净利”困局。 “现在不一样了,一不小心就赔钱。”

  业内人士透露,医美行业平均“获客”成本约为3000元/人。在渠道医院,营销抽成高达50%至70%;普通医院的销售成本占30%,手术耗材及运营成本各占10%,医生分成及诊所利润仅占5%。

  网络营销亦是如此。网络竞价、美容院分成和咨询师成本极高。其中广告费、美容院分成占50%至60%,医生、咨询师费占10%至20%,再减去20%的基础生产成本,平均利润率仅剩10%左右。

  这种营销模式已严重阻碍很多医美企业的发展。主营服装生产销售的朗姿股份去年转型医美,耗资三亿多元收购六家医学美容企业股权,A股“医疗美容第一股”吸引了高度关注。今年3月,公司披露的2016年报显示,新增的医美业务只占公司营收6%左右;收购的六家公司,年业绩也仅完成了预期的八成。

  去年底挂牌新三板的“永成医美”近期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5%;另外一家新三板医美企业“伊美尔”已于今年3月7日摘牌,结束不足百天的新三板生涯。

  非法培训机构大量存在

  医美行业已基本结束“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期,正向精细化和细分领域转型。加强自律、完善监管、加速转型,已成业界普遍呼声。

  眼下,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打非风暴”正在医美行业展开。

  今年5月开始,国家卫计委、网信办和公安部等七部门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以案件为抓手,全链条打击涉及“微整形”违法犯罪活动。行动持续到2018年4月。

  记者发现,在网络上,无证培训、非法从医等现象较为突出。搜索“微整形培训”,共出现200多万条结果。这些培训班学费在5000元至一万元不等,内容却大同小异,基本都包括微整形注射和微创手术等课程。有的速成班宣称能让学员5天掌握拉双眼皮、开眼角、隆鼻等技能。

  记者以学员的身份致电两家培训机构咨询报名的门槛。对方均表示无须从医证书,包教包会。“你不用学很长时间,顶多半个月。只是打打针,很简单,避开神经就好了。”

  除了非法培训机构,还有大量“黑中介”藏匿在各大论坛和“贴吧”。他们以专家身份解答问题,获得信任后推荐整形业务拿提成。记者咨询哪里能买到性价比高的玻尿酸,一位中介在推荐品牌后,又接着推荐能打玻尿酸的工作室。对于“医生”的资质,这位中介却始终闭口不谈。

  知情人士介绍,没有资质的整形工作室利润很高。一个部位注射起步价是500元。有的给顾客注射完鼻子之后,怂恿顾客也把下巴做了,这样能赚1000元。如果把注射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等药品利润加进去,日入5000元不成问题。

  这也折射出医生资源短缺的行业瓶颈。据卫生部相关规定,一个合格的医疗美容主诊医师须有《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职业资格证》。《医生执业证》注册满6年,并且取得整形外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参加省卫生部门的考试,才可以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职业资格证》。

  武汉协和整形美容医院院长孙家明教授介绍说,医美专业以往是边缘学科,每年产出的人才数量有限。虽然现在报考人数增多,但培养周期还是比较长,很难跟上市场需求。

  医美行业“医生集团”在崛起

  “我们会议是收费的,最贵的票4800元。卖了4000张,你看,会场都坐满了,连站的地方也快没了。”在“美沃斯”会场,组办方告诉记者。而就在会议前一周,同样在这个地方,刚刚举行过一场医美论坛,1000多人参会。

  医美专业会议火爆,一方面说明行业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整形医生的“学习焦虑”。医疗美容一端是医学、美学等专业学术内容,一端是商业化运作等管理经营思路。医生变“老板”就得两头兼顾,所以论坛座席炙手可热。

  今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删除“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内容。这意味着,长久以来戴在医生头上的创业“紧箍咒”被拿掉。云南华美美莱整形美容医院院长兰云说,医生自主创业首先缓解了人才荒。“以前到机构挖人很难,成本很高。现在流动的人才多了,企业的成本小了,资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同时,“患选医”的模式变成现实,消费需求因此将提档升级,“医生集团”执业模式成为潮流,从而促进行业向细分领域转型。

  “医生集团”源自欧美国家,是自由执业的医生所组成的团体,他们之间相互推荐,共担盈亏,共享医疗设施设备。这种执业模式已经在欧美国家流行多年。美国医疗协会2012年统计,83%的美国医生在“医生集团”中行医。

  在国内,这种模式已经起步。2016年,深圳颁发首张“医生集团”工商营业执照,医美行业的“医生集团”也开始出现在广东、杭州等地。

  “医生”作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不乏各路资本追逐。近年,红杉资本、经纬、IDG、赛富等财务投资者入股医美APP,恒大、苏宁、朗姿、华邦制药等产业资本也陆续布局医美机构。

  其中,2016年,苏宁环球宣布成立50亿元医美投资基金,计划整合数十家医疗美容整形亿元,用“O2O”模式打造整形医生资源平台和大数据,形成千万级别的用户流量入口,吸引顾客汇集。

  投资人、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俞熔认为,国家层面对医美行业进一步释放政策利好,医美行业未来的投资将更关注“大型连锁+专科诊所”、“光电+微整”轻医美、“O2O平台”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