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经济大潮中,共享充电宝可谓异军突起。尽管共享充电宝的盈利前景尚不明朗,但在一系列数据支持下,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仍然被普遍看好。不过,在被看好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其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共享充电宝分三类
对于共享充电宝,各路资本都在蠢蠢欲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在投资层面,3月底至4月上旬,超20家资本巨鳄机构入局,累计携大约3亿元资金涌入共享充电宝领域。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O2O部助理分析师陈礼腾把国内共享充电宝运营模式分为三大类:
模式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比如从一地借充电宝到另一地归还。这种模式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
模式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人在某一地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在付押金后从一个不算很大的机柜里借出。这种模式主攻小型柜台,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
模式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用户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市场“虚火旺盛”
与资本市场热火朝天相比,一些业内专家则对共享充电宝持冷静的态度。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认为,目前的共享经济分两大类,一类是租赁的“互联网+”,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共享单车;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闲置物品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如Airbnb。
Airbnb是AirBed and Breakfast的缩写,中文名为爱彼迎。爱彼迎是一家联系旅游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房主的服务型网站,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多样的住宿信息。
“从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第二类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应该是更加值得提倡发展的。共享单车的火爆其实只是一个特例,建立在自行车这种日常反复随时随地使用,且地点不固定、价格不高、耐磨损、不宜携带等诸多特质的物品的基础上。共享单车的模式能否粘贴复制到其他领域,我是不看好的,国际上也没有这样好的案例。”阿拉木斯说。
对于共享充电宝,阿拉木斯认为,共享充电宝首先是基于智能手机需要频繁充电的前提,如果智能手机待机时间大幅度延长或者通过石墨烯等技术使得一次充电只需几分钟的时间,那充电本身就不再是问题。也就是说,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充电宝本来就是个阶段性临时产品,5年前还很少有人用它。其次,充电宝本身是易于携带的,价格也不高,即便是出差坐飞机,只要是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也没有大问题,看不到很大的非要共用的必要性。即便是使用率很高的共享单车,其盈利模式也并不清晰。互联网风投可以烧钱,但只是放长线钓大鱼,如果迟迟看不到实在的盈利模式,只会一哄而散。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认为,共享充电宝实际上只是披着“共享”外衣的租赁业务,属于“伪共享”范畴,有借风口炒作的嫌疑。加之中国投融资环境的“跟风”特性,才使这一领域被快速催熟,在市场需求被放大的前提下,这很可能是“虚火旺盛”的表现。
硬件水平有待提升
尽管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是行业竞争却变得激烈起来。
“有了资本撑腰,创业者显然并不急于盈利,快速跑马圈地成为共识。”曹磊说。
目前共享充电宝比较受到用户关注的,则是其安全隐患。
在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Q1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研究报告》中提到,此前市面部分共享充电设备被曝出盗取终端信息事件,信息安全问题或将成为共享充电宝未来重要隐患。共享充电宝在多次流转使用过程中,与多台移动设备进行连接,而当前移动终端作为承载个人重要信息的载体,如何保证终端信息安全同样将成为用户在体验方面的重要考量因素。
曹磊认为,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人身体的危害,现在充电宝的质量良莠不齐,更何况要辗转多人之手,其质量有可能难以得到保证。其二是数据安全,通过一根数据线就可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这很可能被个别企业滥用,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信誉,这是共享充电宝的致命缺陷。
“由于共享充电宝长期暴露在外面以及使用者使用不当,如果没有及时维修保养,就有可能给共享充电宝埋下安全隐患。共享充电宝被多人使用,有可能被植入病毒,又或者用户手机本身就有病毒,通过共享充电宝传播。”曹磊说。
对于上述安全隐患,阿拉木斯则认为不必过于担忧,“只要是按照我国标准生产的产品,按照说明书要求合理使用,安全都还是有保障的。在此基础上,没必要增加额外的约束。对于个人信息谈虎色变,好像处处是陷阱,也完全没有必要”。
对于共享充电宝今后的发展,曹磊认为,硬件水平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基本要素,也是平台竞争的依靠。不论是充电效率、使用时长、充电安全性等都会给用户带来不小的影响。可以说,优秀的硬件会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因此,提升硬件水平,使用户充电更加高效、安全,对于用户的忠诚度有积极地影响。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
“对于共享经济,还是需要包容性监管和谨慎监管。我们的最大需求还是发展和消费。当消费迅速发展、产业迅速膨胀时,问题可能会增多,但大部分是良性的、发展中的问题,政府部门不应该贸然出手,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阿拉木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