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从“年货经济”看中国消费新动力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7-01-16 阅读量:2482
/

  15日,游客在上海市城隍庙景区内和“雄鸡报晓”彩灯合影。随着春节的临近,憨态可掬的鸡饰品纷纷亮相上海街头,节日的喜庆气氛日渐浓郁。

/

  13日,在广西南宁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广西好年货2017金桥土货食材狂欢节”主题日中,瑶族青年展示瑶山特产。

  中国民间自古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自冬至开始,过了腊八,年货消费进入高潮,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后,“年货经济”一路攀升。

  不变的中国年,变化的“年货经济”。在年货市场和消费模式变化的背后,折射了怎样的经济变迁,“年货经济”又如何撬动消费新动力?

  年货之“热”,

  情感消费的集中释放

  腊八一过,年味愈发浓厚。

  在湖北十堰市迎新春年货节暨第三届秦巴片区农特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开展4天销售名优特产2900多万元,不少乡亲通过手机一站式购齐年货。一位展商表示,销量至少是平时的三倍。

  十堰市武当街道的张大妈已是元旦后第3次来采购年货。张大妈说:“上世纪70年代要凭票购买,为了做顿丰盛的年夜饭,熬夜排队还买不上。”

  置办年货习俗已历千年,每一个年代,年货都有新的定义,每个人也有着独特的记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年货或者就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身新衣服。

  而今,张大妈在安徽合肥工作的女儿姜女士,则在合肥年货采购博览会暨旅游迎春购物节上,为全家量身定制了“春节出游产品”。姜女士说:“这个春节,只要家人在身边,在哪儿都是团圆。”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置办年货是浸润着中国人复杂而特殊情感的消费行为。不同的人,对年货的选择或许并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是对“精神”消费的倾注。

  从“挤”传统集市、马路年货展销,逛大型百货、购物中心年货节,再到动动手指网上下单,置办年货已不仅仅是辞旧迎新的习俗,其蕴含的强有力的经济推动力,正通过丰富多彩的消费现象演绎出来。

  传统的全国性年货节起始于2010年,由商务部指导,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至今已举办了七届。去年11月底,第七届年货节在全国百余城市同步进行,各大中型零售商、酒家酒店、中华老字号企业预计达到6万多家。

  2016年才开始进入年货市场的电商,受到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今年,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从腊八到春节,年货节主题、促销方式花样迭出。

  阿里的天猫、淘宝等平台开展12场“村红直播”,消费者可以跟随镜头“进村赶集”,体验别样农村生活。京东超市6日全面开启“囤年货”促销,推出升级神券、满减、跨店购、秒杀等玩法,为消费者打造春节前“最嗨狂欢购”。苏宁年货节的目标是成交额增长200%,订单量增长150%,用户数增长120%。

  “年货消费是百姓全年消费的集中爆发,也是消费能力的集中释放。”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说,每年11月、12月的消费数字都有较高增速,年底翘尾因素明显,表明年货消费对经济增长有较强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