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园镇的高速高架转盘——枫林枢纽互通 郭高杰 摄
漳州闽光钢铁厂内,带钢经过流水线。 本报记者 白志强 摄
漳州开发区码头 本报记者 白志强 摄
9月27日上午,随着高新区一发发喜炮飞向天空,凯第杭萧钢构项目迎来了正式竣工,该项目占地面积150.06亩,总投资达到3.8亿元。近段时间以来,大大小小的工业项目在漳州不断涌现,带来了勃发的工业生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漳州市围绕着“加快建设工业新城”的目标定位,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主要矛盾,突出工业引领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以工业促全局。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562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531.6亿元;3年左右将力争达到1万亿元以上。漳州全市上下通过激发新动能、加快审批速度、提升营商“软环境”、改善交通硬环境等,助力工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链式”加速度 形成产业带
厦门湾南岸,在金龙汽车漳州龙海异地迁建项目的施工现场上,几十台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作业,正在加紧建设总装车间。
“今年12月份第一辆车有望正式下线。”据厦门金龙汽车集团副总裁马祥介绍,该项目作为福建汽车工业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在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到350亿元,税收可达25亿元,不仅将补齐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短板,也将进一步夯实龙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这几年来,漳州市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培育食品、机械装备、特殊钢铁、石化、汽车汽配、现代建材、电子信息、造纸、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部分传统特色产业集中度高,链条完整,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如特殊钢铁产业,聚集了福欣特钢、三宝钢铁、三钢闽光等一批龙头企业后,即将形成产值上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链式发展也为漳州工业注入了新活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如火如荼,新技术、新动能纷至沓来。今年1—8月,漳州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9%,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工业投资增长34.5%,增幅位居全省第一。预计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3年左右将力争达到1万亿元以上,挺进“万亿俱乐部”。
随着“大抓工业 抓大工业”发展战略的推进,漳州将继续突出集群集聚,拉长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缺失环节,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文章,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金娃娃”项目,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链条完备、结构优化、效益明显的产业链。各地将围绕发展壮大重点产业,强化分工协作,协同发展产业,加快打造石化、装备制造、钢铁及钢压延、食品4个千亿产业集群。
审批加速度 提升“软环境”
一家工业企业从落地建设到投产,需要经过多长时间?行政服务中心为记者带来了解答。
近年来,不少工业企业在漳州“安家落户”,是什么吸引了这些企业来到漳州这片土地?一方面,得益于漳州优异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良好的政策“软环境”也成为企业进驻的一大助力。
在电脑上轻点鼠标,核对事项无误,勾选确认的按钮,前后不到10分钟,窗口工作人员吴雪音就审核了一单材料。摆脱了原来多而繁杂的纸质材料,审批材料就像“网购”一样简单,这是南靖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一个小缩影,却带来了蝴蝶效应般的大影响。
“加速”的不仅仅是审批,从证照申请到投产运营,企业搭上了一列由互联网构筑的,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的“高速列车”:工业企业事项审批时限从10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30个工作日、营业执照审批时限从15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工作日,定期开办政策座谈会,为企业详细解读政策、实地走访企业解决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这些“细节”的背后,是职能部门工作模式由管理转变为服务的有力佐证。
“前不久,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到我们建设的新厂区实地察看,并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减税降费的新政策。”东钢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协理赖泯臻告诉记者。作为台资企业,平时他们对政策审批与申报了解不具体,服务中心的人员会主动定期进企业进行宣讲与指导,服务中心还专门开辟了台胞窗口,为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为企业证照办理的审批时限提速,为服务提质,打造一个工业友好的营商软环境,就是在为工业发展提速。职能部门为审批时限做好“减法”,为政策服务做好“加法”,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有力推手,让“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号角声更加铿锵有力。
交通加速度 改善“硬环境”
国庆前夕,重点交通项目龙江大道工程二标段项目实现通车。龙海来往厦门的路程只需半个小时。作为国省干线纵一线G228的一部分,龙江大道的建成从根本上解决龙海南北走向出行难的问题,它与厦漳大桥、厦漳同城大道、省道208和208复线等形成了三横三纵的环龙海交通道路网络,完善了龙海市交通基础设施。
这种机遇为漳州带来发展的效应,就连不少曾经的偏冷地,也迎来跨越翻身的好时机。
福厦项目部积极贯彻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快福厦高铁建设步伐。
福州到厦门、漳州高铁是福建省内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是构建京福厦高速铁路客运通道和东南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铁六局承担着第九标段的建设任务,工程东起厦门市集美区,经过厦门市海沧区、漳州市台投区、龙海市、高新区,西至漳州动车站,全长39.5公里。
工程面临着特殊桥跨多、改造工程类型多、施工环境复杂等多重不利因素。如何走出了一条高铁施工的新路子?
“全线桥梁29.5公里,却每个桥墩都有‘身份证’可追溯。”中铁六局福厦9标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郜战胜介绍,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少不了智能化技术的保驾护航。每个钢筋笼、每个桥墩、每片梁都有代表其身份证明的二维码标识,扫描后不光能实时了解安装位置、截面尺寸、加工时间等资料信息,后续还能对质量情况进行追溯。
同时,在施工中利用BIM技术、远程视频监控、桥梁智能线性监控系统等信息化等手段,做好连续梁碰撞模型分析、施工进度管控等工作。“自行研发的‘福厦在线’信息聚合平台,可随时通过互联网查询项目数据、任务、管理要求,问题库进展情况等,解决了以往项目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效率低,出错率高的情况。”郜战胜说。
目前,福厦铁路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全线将于2022年10月通车,届时福州到厦门的时间将缩短到1小时左右。
布局厦漳同城化,龙海最具区位优势。如何变“热土”,关键在“交通先行促发展”。
“在龙海,东有厦漳跨海大桥,中有龙江大道往角美顺接未来的地铁6号线,西有即将通车的厦漳同城大道。”龙海市交通局局长苏打铁介绍,今后龙海各个乡镇沿着‘半小时交通圈’即可到达厦漳。随着厦漳同城大道、省道208复线、沿海大通道、龙江大道等一批批区域快捷干道快速建设,相继实现通车,20多万亩的产业发展用地和城市拓展腹地正蓄势待发。
工业产业的前行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旗帜,为漳州的前行指明方向,为工业发展持续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