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贸三期B的竣工,国贸建筑群已成为北京CBD地标(中建一局供图)
北京,长安街,从天安门往东不到6公里,几幢气势恢宏,身姿曼妙的建筑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国贸建筑群,北京CBD的地标。”日前,随着国贸三期B的竣工验收,历时近30载,世界最大国际贸易中心建筑群完美收官。
光鲜亮丽背后,则是一段不为人知,中国建筑业的“蝶变”过程。
国贸一期到国贸三期的建设,经历了“外国建筑公司带领中国建筑公司”、“外国建筑公司帮助中国建筑公司”、“中国建筑公司管理外国建筑公司”三个时期。
中建一局也从“工程主分包”,到“工程主承包”,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总承包”,完成了从“学徒”到“逐鹿”的蜕变。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国贸建筑群,就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中国建筑业和北京CBD的发展史。”参建过国贸一期、二期的中建一局常本宏如此描述。如今,他的儿子常奇峰又成为国贸三期A和B的建设者,悠悠三十载,父子俩的故事,也成为国贸的故事……

1990年,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一期全面建成开业(中建一局供图)
为“荣誉而战”的国贸一期
时间回到1985年,彼时的中国,刚刚从经济凋敝的阴霾中走出,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长安街的一角,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一期也在此时开工。
总投资约5亿美元,最大建筑高度156米,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这一工程,是当年我国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工程。
然而长期的经济凋敝,牵绊了中国建筑业前进的脚步,当时的现状是,中国建筑施工组织能力,已被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
在按照惯例进行国际招标时,不仅没有一家中国建筑企业拥有报名资格,就连专业分包也80%以上被外国企业拿去。“法国SAE公司中标工程总承包商,作为堂堂共和国建筑业长子的中建一局只能屈居主分包商之位,”常本宏回忆往昔叹道。
据介绍,国贸一期工程是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多种多样的建筑结构形式,数以万计的先进机电设备,数十个控制系统和装置,难以计数的新型、多样施工机械和机具,对国内建筑企业来说不仅没干过、用过,有些甚至连见都没见过。
“怎么办?怎么干?”咬定青山不放松,困难并没有难倒中国建设者们。
中建一局从全局抽调精锐力量组建了国贸工程项目经理部,并响亮地喊出,要做国贸工程的主人,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
常本宏回忆道,为了抢工期,项目组织了十几支“青年突击队”。队旗所在之处,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情景。法方项目经理感觉到,“这些旗帜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就拿回去一面,挂到办公室,并声称要带回法国,作为他和中国建设者共同工作的纪念。
1990年8月30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全面建成开业,时任国家领导人前来祝贺。1991年,建设部总工程师主持的施工技术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国贸工程综合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建成后的国贸一、二期(中建一局供图)
“完胜”10年前的老师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1996年,国贸二期开工,依旧采用国际招标,投标企业中,法国SAE公司依旧在列,另外还有法国和日本的建筑公司。此时,二期参与投标企业中出现了唯一一个中国企业的身影,这就是一期的主分包商中建一局。
经过10年的发展历练,中建一局代表中国建筑企业与国际著名工程承包商比肩站到了同一竞技台上,最终完胜10年前的老师——国贸一期总承包商法国SAE公司,正式成为国贸二期的工程主承包商。
转瞬间,时间跨越新世纪,中国高端公用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已进入中国建筑企业间强强对话的新时代。
2006年,国贸三期如约开工,与20年前形成鲜明对比,这次参与投标的企业是清一色中国面孔。中建一局凭借在国贸一期、二期施工中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和良好信誉,顺利成为国贸三期的工程总承包商。

2017年,国贸三期B完工,标志着国贸建筑群完美收官(中建一局供图)
国贸三期工程总投资约8亿美元,工程总体分为A、B两个阶段。A阶段工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主塔楼高度330米,为北京目前最高的建筑。
作为国贸建筑群中的最高建筑,也是北京在用的最高建筑,国贸三期A为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的建设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艰难考验。
为了支承整个大楼的重量,确保大楼坚固,其基础采用了平均厚度为4.5米,局部最厚达9.6米的大体积混凝土底板。
为确保大楼有可靠的“支承”,工程地基挖到了地面以下23米深,相当于8层楼的高度。基础底板下面密布着350根桩达75米的桩群。试桩的成功创造了全国和北京市的四项新记录。
三期A超高层钢结构含地下室共77层,施工工期仅为15个月,创造了国内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奇迹。
“国贸三期B就是焊出来的,”国贸三期B座项目总工程师刘卫未告诉人民网记者,国贸三期B高296 米,被称为“钢铁巨人”,需3 万吨型钢和5 万吨钢筋,加上大量混凝土才可筑就,钢铁用量相当于中国两艘航空母舰。
这一块块巨重型钢,把他们拼接起来,消耗的焊丝重30 吨,如果焊丝一根接一根排列呈直线,长达150 公里。

长安街上的父子俩,常本宏和常奇峰在国贸三期B楼顶合影(中建一局供图)
父子同筑“国贸故事”
“28年前,我也在建国贸,是国贸一期工程的调度员。”常本宏和记者聊起国贸的故事如数家珍。
“那时侯,改革开放进入10年攻坚期,国贸一期是中国第一城市综合体,专门为世界各地经贸人士提供办公、食宿、会议、展览服务。”
国贸一期大楼高155.25米,建筑面积42万平米,相当于两个半人民大会堂那么大。“别看现在300米以上的高楼到处都是,可在当年,155高的就算是摩天大楼了。”
常本宏说,当时把国贸一期叫做“争气楼”,因为总承包商是法国的SAE,中国建筑企业还没实力建设这样大型的现代化建筑,只能给外国公司做“学徒”,出劳务,挖基坑、打混凝土、立模板。
连续43个月奋战,创造了月平均交工近1万平方米的进度,17位专家鉴定后认定,中建一局综合施工技术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贸一期工程外方投资者、马来西亚郭鹤年察看工程后,高兴地说:“很美,很满意,没想到干得这么快、这么好。”
“我是真正的国贸建设第二代!”中建一局国贸项目现场经理常奇峰告诉记者,“父亲常本宏是国贸一期的建设者,20年后,我成了国贸三期B项目的建设者,国贸建筑群是对品质的传承,也是我们父子事业和梦想的传承!”
谈起国贸往事,父子俩都充满了无限的自豪。
如今,随着国贸三期B的竣工投用,东长安街上的建筑群,也更加绚丽多姿,他们静静地矗立着,向世人讲述一个中国企业的成长历史,一个建筑群的崛起历史,他们是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缩影,更是改革开放党的和“十八大”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光荣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