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次房,房价又涨了一轮”
合肥市场上“一房难求”,绑车位、绑软装、突击认筹、凌晨开盘,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频频上演。买房需要排队,甚至找关系都难以买到,甚至还有人因此丢了性命。今年1月,合肥一楼盘捆绑车位销售现场上千人排队,开发商用栅栏隔成队列,拖家带口的市民吃着盒饭看视频打发时间。当时有消息称合肥最高的一个车位卖出了50万,这对于二线城市的合肥居民来说可以说是天价了。有人将车位溢价一并核算称,备案价为8000元每平方米的住宅,实际售价已经达到12000元—13000元每平方米。
“整个上半年所有人都在议论房价,甭管卖房子、买房子,都像打仗一样,价格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回忆起今年的“换房”经历,合肥市民张平依然觉得心有余悸。
2016年上半年,合肥连续数月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中名列前茅。到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城市有15个,上涨的城市有47个,持平的城市有8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深圳3.6%;随后是上海、南京,涨幅分别为2.9%、2.7%;合肥以环比涨幅2.3%与北京并列全国第四位。值得注意的是,从2月起,合肥二手房市场开始“领涨”,在70个大中城市中以6.7%的环比涨幅位居第一。
张平就是从2月开始动了“换房”的念头。随着女儿即将“幼升小”,卖掉现有的房子换一套学区房,成为她的首要任务。但当时,合肥房地产市场上大量楼盘开始推行“摇号”,满城出现“一房难求”现象。
“滨湖的好学区是我本来优先考虑的,但是二三月间滨湖几乎所有新开楼盘都‘一房难求’,买房先‘验资’,合格了才能登记认筹,认筹上了开盘当天才有摇号资格。”张平回忆说,“3月底的时候我认筹了一个楼盘,200套房源,认筹的有快1000人,最后没有摇中。”
首套房首付25%、二套房首付35%、二套房标准“只认贷、不认房”、降低契税和营业税,这些宽松的信贷政策刺激了张平和其他大量刚需、改善群体的购房需求,市场供求关系迅速失衡。
2015年合肥土地成交99宗,共8799.96亩(含安置房),土地成交总金额498亿元。与2014年相比,土地成交宗数减少27宗,成交总面积同比下降22.47%,成交总金额则上涨72亿元,成交均价涨幅过半,土地最高成交纪录不断被刷新。这一土地市场形势使得当时便有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预言,“2016年房价将很快上涨”。
张平的直观感受也是如此,在“换房”过程中,她既经历了“一房难求”、“捆绑车位”销售,也遇到了开发商“不接受公积金直接贷款只办理商贷”。最终,她放弃了购买新房,通过卖出现有住房、买入二手学区房完成了“换房”任务。
“等我谈好了开始交易的时候,正好是4月份前后,二手房交易量暴涨,交税、过户、贷款,每一步都要排队,交税和过户的预约时间都是一个月左右,交易大厅每天早上都有大量中介在给客户排队领号。”张平说,“办完这两套房子的全部手续,光等待预约就花了两个月。在这期间,卖出和买进的房子都又涨了一轮。”
“谢天谢地,终于买到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当月合肥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环比分别上涨5.8%和6.8%,环比涨幅在70个大中城市中均再次位居第一,而同比上涨则达到了17.6%和30.4%。房价疯涨,有人欢喜有人忧,特别是对于来合肥工作打拼的年轻人们。“买房是年轻人入股合肥的最好办法,希望合肥房价不要再涨了,否则合肥将只能留下年轻人的青春,但留不住他们”。一位网友不禁感叹。
张鑫和王娟这对从淮南来合肥工作的年轻人就一直为了未能认上筹而愁容满面。“奔向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和机会,然而在大城市有个自己的家却很不容易。”王娟感叹,“没想到合肥的房价能这么涨。我们也在合肥工作了3年多了,前两年还不着急买,结果现在不仅贵了,还买不到。”
“谢天谢地,终于买到了!”比王娟稍显幸运的于建夫妇也是为了房子操碎了心。“我们在合肥买房也是一度屡买屡败的,有一次订金都交了,结果房东宁可赔了双倍违约金10万元也不肯卖了。”从安庆来合肥工作的于建夫妇,说起抢房子的经历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后来我们是3月参加一个楼盘的认筹,起初还排队,后来全乱套了,有人挤伤了,有人放弃了,有人气得用矿泉水瓶砸了售楼部大门。3000多人抢400多套房源,挤破头才认上了筹。据说有的楼盘认筹现场,还有孕妇紧急送往医院的,还有各种没买到房放声大哭的。后来我们又经历装修加价,网上开盘抢号,两人在电脑前熬了快24小时才抢到一套。为了买个房子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