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人文财富尚流会地产

首付贷转地下突破房地产调控政策 应该如何管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6-10-14 阅读量:2177
  “首付贷”转“地下”突破房地产调控政策 该如何管

  尽管国家已明确规定中介机构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业务来“输血”“首付贷”的行为仍然存在。

  “首付贷”对于社会的危害是,完全突破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调控效果。

  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是正规金融机构,不在监管范围内,导致互联网金融平台“输血”“首付贷”方式具有隐蔽性,难以监管。管控需要相关部门从各自职权出发,互相配合

  “台上”转为“地下”,被叫停的“首付贷”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演“变形记”。

  自10月11日媒体报道“首付贷”从“台上”转为“地下”以来,迅速引起社会关注。究其原因,一是中央已明确规定中介机构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此类行为与目前各地收紧首付贷款等调控楼市的措施背道而驰。

  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业务来“输血”“首付贷”的行为是否较为普遍?这种变形的“首付贷”又是否就是近日火爆的“房抵贷”?对于这种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好管控的“变形”,监管是否真的只能“无可奈何”?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不等同于“房抵贷”

  “首付贷”一般被认为是购房者在首付不足情况下的一种购房行为。事实上,“首付贷”不仅可以让不符合购房条件的人利用杠杆去买房,还可以利用房产的增值生成利润,因此“首付贷”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据媒体报道,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业务来“输血”“首付贷”的行为较为普遍。盈灿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1至8月,涉及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平台约有200家。

  那么此类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业务来“输血”“首付贷”的行为是否就是“房抵贷”?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房抵贷’如字面意思,是把房屋抵押给银行、P2P金融机构,用来获得贷款。”据广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会长方颂介绍,“房抵贷”意味着房屋作为一种抵押物,与此前提到的“首付贷”有着根本区别。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介绍,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业务来“输血”“首付贷”的情况在前两年比较普遍,线上线下提供“首付贷”的公司和平台很多,“尤其在一线城市,一些大型知名中介机构以前也做过。现在虽然国家禁止了,但不排除一些小平台还在做”。

  这样的业务之所以得到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青睐”,尹振涛总结的原因是,房地产调控的一大手段是首付的比例,首付剩下的一部分是银行按揭贷款,首付高按揭就低,“首付款本应该是自有资金,但是有一些小额信贷公司在做‘首付贷’的产品,扣押房产证,或者用其他的担保品比如汽车等抵押给‘首付贷’平台。这种模式比较简单,对平台公司来说,贷款人用来买房的话,相对承担的风险比较小。‘首付贷’对于社会的危害是,完全突破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提高首付款比例,没有了调控效果”。

  “一般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利息要高很多,银行是5至6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利率达到8到10个点。”尹振涛向《法制日报》记者透露,目前深圳、北京都暂停了此类变形的“首付贷”。

  对此,黄震也向记者介绍说,深圳目前已经开始清理这些提供各类形式“首付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不过,黄震并不认同“普遍”之说,“由于当前很多人认为房地产能够保值增值,所以千方百计想要买房,但是手头又没有那么多资金,于是想办法通过不同渠道拿到首付款,互联网金融是其中一种可能性,也不一定能实现。我认为首付资金不是小数目,对于贷款人信用的审核也有难度,目前做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业务来‘输血’‘首付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