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汤显祖,为何其墓葬400年难寻踪迹?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刚刚过完七夕佳节的你,是否知道这些与爱情相关的词句出自我国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的笔下?
8月28日,位于江西抚州市临川区文昌里灵芝园内的汤显祖家族墓园遗址。中新社记者 吴鹏泉 摄
28日,汤显祖故里江西抚州宣布发现汤显祖家族墓园的所在地,而在此之前,人们都以为这一墓园因时代变迁已难寻踪迹了。经过3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发现了明清时期墓葬42座,出土墓志铭6方,基本确定了汤公墓就是墓园中的4号墓。
怎么又来一个汤公墓?公园里的只是衣冠冢
消息一出,一些抚州市民却很纳闷:现在抚州市人民公园内的汤显祖墓又是怎么回事?平常路过公园时,还能看见有人在那举办纪念活动。对此,抚州市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解释说,公园里的汤公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立的衣冠冢,而考古新发现的汤公墓是400年前的原墓。形成目前情况,有其历史缘由。
据史料记载,汤显祖墓自1616年下葬至1966年在“文革”时期捣毁,时长跨越350年,期间历经多次毁建。第一次是明末清初(1645年)毁于战火,到康熙庚午年(1690年)复建;第二次是太平天国(1858年)毁于战火,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复建,间隔45年;第三次是修缮(1957年),是在第二次重修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是1966年夏天,红卫兵将其彻底捣毁。
据吴凤雏介绍,1982年10月,国家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厅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南昌和抚州召开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为了让参会人员能够到汤墓去拜谒这位戏剧大师,活动组委会决定由抚州市政府负责修复汤墓。当时考虑到人民公园环境较好,面积较大,便于瞻仰凭吊,决定将墓迁往此处。
但汤公墓的原址还是在文昌里一带。汤显祖曾自述先祖“时经丧乱,流离伏匿”,延续下来“不亦难乎”,于明朝永乐年间选定临川城东门外文昌里繁衍生息。文昌里位于临川区文昌桥东头,形成于清代,面积约65公顷,是抚州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被称为抚州“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
位于江西抚州市临川区文昌里灵芝园内的汤显祖家族墓园遗址。中新社记者 吴鹏泉 摄
汤公墓本体是否发掘?国家文物局说“不”
据文献记载,自汤显祖父亲承塘公捐资买灵芝园葬伯清(汤显祖天祖)、子高公(汤显祖高祖)以来,灵芝园就成为汤显祖家族主要成员的埋葬地。而灵芝园就在文昌里一带,那为何汤公墓400年难寻踪迹?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告诉记者,根据光绪二十三年版《文昌汤氏宗谱》收录清康熙二十九年《祖基复原记》记载,明末清初因战乱的原因汤家失去了对灵芝园的控制权,直至康熙己巳(1689年)才收回,随后才对灵芝园进行了复原。而同治九年版《临川县志》载:“进士汤显祖墓在港东厢灵芝山”及光绪二十三年版《文昌汤氏宗谱》:“……又娶付氏,子开远、开先,公妣俱葬灵芝园”,均表明汤显祖葬于灵芝园。
汤公墓原址的上方是一栋废弃的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制冰厂。2016年恰逢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抚州市启动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在拆除这座制冰厂时,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汤临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字样的压棺石,随即叫停施工,并逐级上报相关部门。
国家文物局于今年4月21日批复考古工作方案,并于5月份启动考古调查、勘探与试掘工作。但国家文物局在批复时明确,此次发掘对象为墓园内相关建筑和附属遗迹,不能涉及汤显祖墓葬本体。
记者在现场看到,40座明代墓葬中,除自然垮塌和因盗掘局部损毁的墓葬外,唯有4号墓遭到早期人为全面的破坏,这与汤显祖墓在“文革”时期遭到毁灭性破坏的事实相符。而考古工作者仅在碎砖片中清理出了近百只青花碗,这些碗原本是放在墓葬券顶之上的。
8月28日,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园中的四号墓(M4)即为汤显祖墓。当天,江西省文化厅、抚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汤显祖故里”江西抚州市发现汤显祖家族墓园,该墓园共发现42座明清时期墓葬、出土了6方墓志铭,目前基本确定汤显祖墓。 中新社记者 吴鹏泉 摄
找到汤公墓有何意义?出土少见“两绝碑”
专家认为,汤公墓的发现对考古学、汤先祖文化以及明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徐长青告诉记者,汤显祖家族墓园、墓园建筑和墓群共同构成了这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考古人员已基本明晰了汤显祖家族成员墓葬的分布规律和特点,通过对出土的6方墓志铭的释读,获得了一些修正固有认识的新材料。
其一,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名字、准确的生卒纪年及所属家族分支的脉络,是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在家族谱系中所处位置的重要依据;其二,根据酉塘公与祖母魏夫人墓志铭所书,尚质、尚贤二子均出自魏氏,纠正了族谱记载的此二子分别为李氏与魏氏所生的谬误;其三,铭文中所记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是分析当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珍贵资料;其四,铭文中所蕴含的书法、美术、文学、文字等价值,势必受到相关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毛佩琦认为,关于汤显祖的文献记载虽然丰富,但欠缺地下实物的佐证。通过地下实物资料,人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汤显祖当时生活的状态、家族繁衍的过程、汤显祖与家族成员的关系等等。
吴凤雏说,在出土的墓志铭中有一块是汤显祖亲自撰文并书丹的“两绝碑”,这在名人墓葬中较少发现。这块“两绝碑”是属于汤显祖祖母魏夫人的。碑文上说,祖母与显祖关系亲密,在诸孙中最爱显祖,能读书,十四岁为诸生,尚为护视卧起,弱而冠,中庚午乡举。
毛佩琦表示,汤氏家族墓园位置的确定对明史研究同样很有意义。明代历史虽然大,但最终要落到具体的乡村、家族和人物身上。研究汤氏家族墓园,能了解这个家族的耕读文化,以及汤显祖是如何从世家中走出来成为文学巨匠的,并通过这些分析明代教育、文化、农业等多方面社会发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