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有名的“戏窝”,喜爱热闹的闽南人对于舞台上那铿锵激越的锣鼓胡琴、穿梭往来的生旦净末,亦真亦假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在整个闽南地区,泉州是中国南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享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等美誉。这里不仅有“宋元南戏遗响”的梨园戏、提线木偶戏、掌中木偶戏、布袋戏、打城戏和“汉唐古乐”南音,还有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高甲戏,侨乡歌剧,闽南“最年轻”的歌仔戏等艺术瑰宝。这些异彩纷呈的闽南戏曲堪称多元融合的闽南文化的精妙缩影,它们折射着闽南的市井百态,也折射着闽南人独特的文化性格和审美情趣。
打城戏中的片段
泉州地方戏历史积淀深
为什么这么多的戏曲能在泉州扎根并开枝散叶、流播四方呢?众所周知,泉州曾是个“市井十洲人”的所在,繁荣的贸易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他们带着货物前来泉州的时候,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其中就包括戏曲文化,这就使得泉州自古成为一个戏曲文化极其繁荣的地方。再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今风格独特的地方戏曲。
谈起闽南地方戏曲的早期发展,有一段历史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南迁泉州。当时管理宗室事务的“南外宗正司”也随之迁至泉州。由于当时朝廷宗室正任以上可借教坊和乐人教学,京都许多杂剧、提线傀儡、唱歌、舞蹈等方面的艺术家都纷纷来到南外宗正司。其间又有建炎初及绍兴末的数次“罢教坊”行动,泉州更是成为这些教坊艺术家首选的“避难地”。一百多年间,不知有多少人接踵而来,大多以在民间教乐传艺谋生。
如今,泉州享誉国际的提线木偶戏,其苏姓戏祖据说就来自杭州,似与南宋京都临安苏家巷的20多家提线木偶同出一宗;而泉州南音则一直完好地保存着唐宋燕乐调歌腔,梨园戏也被证实是宋元南戏的一支。尤其是其中的“小梨园”一派与当时的贵族家养戏班的培养方式和表演方式极其相似,都是招收童子入班培养,且唱腔优美,词句清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这些都与旧时贵族家班的特点十分契合,因此普遍认为很可能是南宋时期豪门巨室的童伶家班流入社会之后转化而成的。
宋元南戏遗响
极富闽南特色的5种地方戏
素有“戏曲之乡”之称的泉州,戏曲种类繁多。然而,在这众多的地方戏曲中,韵味深长的南音、优雅委婉的梨园戏、诙谐幽默的高甲戏、灵动鲜活的木偶戏、魔幻绮丽的打城戏最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曾一度被称为泉州戏曲界的“五朵金花”。
在争奇斗艳的地方戏种中,梨园戏无疑是此中最具代表性的。相传它是南戏传入闽南泉州一带后,与当地的百戏、歌舞、杂剧、傀儡戏结合,第一个有戏曲形态的戏曲,并形成本地声腔“泉音”。整个梨园戏的音乐唱腔属于南曲系统,伴奏以箫弦为主,一字多腔,语言用泉州方言。梨园戏的曲牌来源于古时的词牌。各派的唱腔风格也各有特点,有的古朴苍劲,有的明快粗犷,有的则委婉纤细。与古乐南音有着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乐器以箫弦伴奏为主。琵琶系南琶,横弹,与唐相仿;二弦乃晋代奚琴遗制;洞箫既唐之尺八;打击乐以南鼓(压脚鼓)为主,打法独特,在戏曲中称绝无仅有。
高甲戏则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最早形成于明代,其特点是常用插科打诨的对答形式和风趣、幽默的韵语对唱,使人发笑,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打城戏、提线木偶戏也是各具特色。打城戏生于泉州本土,艺术上受到泉州民间艺术的哺育,特别是提线木偶戏对它的影响尤深。它在泉州有很多的俗名,有人叫它“师公戏”,也有人叫它“和尚戏”,为全国罕见的具有民间信仰的戏种。其表演形式主要以杂耍、武功为主,音乐则在道曲和佛曲的基础上,吸收提线木偶的“傀儡调”,成为别具一格的韵味戏剧。
以上谈及的泉州地方戏,唱腔、伴奏中似乎都绕不开另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南音。南音和南戏在泉州这片土地一同发展了数百年,甚至可以说在闽南文化的星空上“交相辉映”,简要概括即“南音哺育了南戏,南戏又丰富了南音”。从形成时间上来看,南音大概形成于唐,而闽南地方戏大多是在北宋宗室南迁后才在闽南地区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的,因此,不论是较早发展起来的梨园戏、木偶戏还是后继的高甲戏、打城戏等,都基本采用南音作为剧种音乐的基调。而当闽南戏逐渐发展,日臻成熟之后,又开始与南音形成一种“反哺”的关系。所以,不少南音的“指套”以及“散曲”,都是来自梨园戏中的唱段。同时,由于戏曲的广泛演出,那些动人的戏中人物和故事情节深入人心。人们出于对戏中人物的喜爱或同情,更加爱听或爱唱相关的弦管曲,这就极大扩展了南音的传唱范围。
现代梨园戏
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
泉州地方戏曲,除了具有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戏种众多、剧目丰富、表演奇特等诸多特点之外,一个最为引人瞩目的特点,就是其艺术根基之深、流传之广,尤其是它在东南亚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拥有无数热心的知音。闽南戏曲艺术成为沟通闽南人和海外同胞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这可能是许多其他剧种所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泉州戏曲界的老中青三代表演艺术家带着泉州特色的优秀剧目,频频出访,播撒友谊。提线木偶戏现已出访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众多好评;高甲戏赴各地演出,进行文化交流,又使各地乡亲和各界人士感受到浓郁的闽南乡情和艺术的神韵。而在闽南地区多次举办的“国际木偶节”、“闽南金三角戏曲展演”以及国际南戏学术讨论会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更使外国友人和海外同胞领略了咱厝戏曲艺术的迷人风采。
除此之外,许多海外侨亲回到闽南故乡,不管是寻根谒祖、访亲探友,还是投资贸易、旅游观光,总是少不了到泉州的文庙、文化宫、梨园戏剧院、泉州艺术馆……观赏一场古朴典雅的家乡戏!
原标题:闽南戏曲:折射闽南人审美情趣的 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