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甲本是《红楼梦》第一个刊印本,存世极为稀少,目前仅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和中国书店有收藏。嘉德古籍部在今年春拍中有幸征得一套程甲本,为康生旧藏。在卷首序言下方有一方阴刻“康生存书”的印,在高鹗序末尾下方有一方阴刻“康生”印,在第一回下方有一方阳刻“康生”印。康生精通古籍鉴定和校勘,在这套书上加盖三印,足可见该书的稀有价值。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会同友人高鹗将历年“竭力搜罗”的《红楼梦》抄本“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以“萃文书屋”的名义出版了《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这便是被后来的研究者称之为程甲本的《红楼梦》。程甲本的出现,为读者提供了第一部完整的120回排印本《红楼梦》。
《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前80回为基本内容的“脂评”抄本,二是以程甲本为代表的程高版本。
抄本现存十余种版本,如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梦觉主人序本《红楼梦》、乾隆抄本《红楼梦稿》、舒元炜序本《红楼梦》、郑振铎藏抄本《红楼梦》等。虽然甲戌本中强调“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但事实上,这些抄本都只是脂砚斋针对前80回的批阅评本。一方面由于曹雪芹的改笔,另一方面由于后人的添笔,各版本均有差异,并非曹雪芹的完成之作。且由于手工抄录,一版仅一本,大多残破严重。
程甲本有别于抄本,使用活字印刷出版。1792年,萃文书屋又出版了另一版《红楼梦》,这就是所谓的“程乙本”。全书也是120回,行款、序言都与程甲本相同,新增了一篇“引言”。甲乙两本在内容上有诸多不同之处。程乙本对程甲本做了大量的增删改动。冯其庸先生称:“从版本价值上看,程乙本的文字远逊于更接近脂评抄本的程甲本”。因此,程甲本具有统领性的意义,之后刊刻的所有版本基本都奉其为圭臬。
程甲本最大的历史贡献,是续补了后40回内容。依据脂批的记载,曹雪芹的确创作了小说的后半部,可惜已经“迷失”。程甲本补全内容,为后人提供了一个较可阅读的全作。在程伟元的序言中他自叙:“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笋,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随着《红楼梦》的传播,晚清时期《红楼梦》版本多达170余种。这些版本大多根据程甲本翻印,表明程甲本不仅是此前众多抄本的集大成者,也是后世《红楼梦》刊行本的最佳底本。
程甲本问世之后,根据其改写、续写、重写、仿写的小说作品不断涌现。比如逍遥子续作《后红楼梦》(30回)、临鹤山人《红楼圆梦》(31回)、海圃主人《续红楼梦》(40回)、陈少海《红楼复梦》(100回)、花月痴人《红楼幻梦》(14回)等。这些作者创作的动机不尽相同,有些是因为程甲本结局过悲,希望以大团圆收尾;有些是因为喜欢原著,信手仿写,游戏文字;有的则是认为后40回续作不佳,自己动手创作,结果成了狗尾续貂。
民国时期,开始出现新式标点和铅印本《红楼梦》。1949年以后,又出现了简体字版的《红楼梦》,这些版本绝大部分仍然依据程甲本印行。此外,众多的译本,包括英、法、德、俄、日多种外文以及满、蒙、藏、维吾尔族文字译本,均选用程甲本为底本。
程甲本的传播催生了红学的形成。早期研究《红楼梦》的代表人物,不论是脂砚斋、畸笏叟,还是杜斋、梅溪,他们大都是针对抄本,点评前80回的内容,产生的影响有限。在程甲本大量印行后,大量的学者投入《红楼梦》的研究中,在清代形成了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张新之评本《绣像石头记》和姚燮《增评补图石头记》三大重要评点本。还出现了针对《红楼梦》续书的点评,比如裕瑞所作的《枣窗闲笔》。民国时期,形成了《红楼梦》研究“索隐派”,这些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清代历史的重现,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在现实中都有迹可循。代表著作是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这一流派之后,《红楼梦》研究进入新阶段,出现了“新红学派”,代表学者有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他们对曹雪芹生平和《红楼梦》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将研究拓宽到文本之外的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