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起分别是编剧史航、导演滕华涛、作家崔曼莉和作家葛亮 主办方供图 摄
一场名为“双城记:在这里读懂葛亮”的葛亮专场影视版权推介会日前在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举行。专门为纯文学作家举办大型个人专场影视版权推介会,向国内重要影视机构集中推介小说家作品,这在中国尚属首次。
葛亮的笔触,在南京与香港、历史与当代、温情与厚重间辗转,被业界誉为“当代最具大师潜力、最会说故事的小说家”。追溯其文学血脉,离不开他的书香家世——葛亮的太舅公是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表叔公是核物理专家、“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祖父是艺术史家葛康瑜。在香港教书并创作的他,斩获港台各种文学奖项,在30岁出头就成为了“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迄今最年轻的获得者。
在推介会上,导演滕华涛透露自己关注到葛亮作品是制片人江志强(《捉妖记》制片人)推介,“江志强特别希望能够重振描述香港本土的电影,但是他说,因为现在香港电影不是那么景气,很多年轻人不太愿意选择学电影,他希望我们内地的电影人如果对香港有兴趣,能拍一点写香港的东西。因为我是一个对文学作品特别依赖的人,所以他就推荐了葛亮的作品给我。”
在他看来,葛亮的《浣熊》《街童》有着非常浓郁一种香港的风情扑面而来,也非常适合做电影题材。但他也指出,所谓的影视版权改编,很大程度取决于作者本人和出版公司,“你们交给了谁去做这个改编,实际是非常重要的判断。”
推介会围绕葛亮的多部小说作品,其中包括《安的故事》、《浣熊》、《街童》、《猴子》、《告解书》五部早年的都市题材短篇小说以及近年来的长篇《北鸢》和《朱雀》。其都市小说,无论是直书平凡人真实生活的《七声》,抑或是反映香港人爱情的《浣熊》《猴子》,都在节制轻匀的语言中抛给人一种“想象之外,情理之中”的意外性,惊诧之余,发人深省。
而当葛亮以其文雅隽永的文字转向民国题材的书写,温润的文笔和内在的情怀,令作品充盈一种古典韵味,被誉为“新古典主义力作”。长篇小说《北鸢》直述家族过往,映射出近现代家国兴衰、波诡云谲的一段历史。《朱雀》同样以传奇与史诗见长,以个人的感情经历为经,对金陵古都的观照为纬,回溯家族渊源,纵横中日战争等历史关隘,成就一座城、三代人的“百年变迁、宿命轮回”。
葛亮说,“一部好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作者对于读者或观众的引领,去体验一段人生、去经历一段历史,在某些地方又有来自日常的驻守,进入到某一个片段中去审美、理解和感知,这是我非常期待的。如果说我的小说作品能够以这种方式作为影视的转换,带给大家美的感受,我将非常感恩。”
作为葛亮作品影视版权的独家代理,时间旅行者(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中国影视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迅猛。为打破优秀文学作品与影视题材选择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助力影视开发各环节之间的沟通,提升影视产业内部的运转效率,特举办这样的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