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人文财富尚流会定制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打持久战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7-02-14 阅读量:2228
  春节期间,记者一直在关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样的节目独树一帜,的确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股清流。

  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因子。正如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务艰巨、意义深远、作用重大。每一次行动、每一项措施和每一个人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但是,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久地努力。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性,是因为一些地方比较习惯于开展战役式的活动,也比较注重形式和外表。这些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绝不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和全部。

  就拿《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来说,背诵古诗词固然很重要,它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基础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和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和思想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一种群体自觉和社会风尚,成为一种全民族具有普遍共识的价值追求。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传承之路上命途多舛。即使是当下,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统一。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和简单复古等问题。此前,一些地方将古代诗文从教材中拿出去,虽然这些现象已经得到改正,但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如何打好这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战?方法和手段有很多,但有一条是必须明确和强调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学校教育主要是以课程为中心,通过教师运用教材和教法,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过程。现在的一大问题是,我们的课程老化、教材陈旧,亟待改进和更新。改进和更新的主要方向,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进各个学科和教材中。

  打一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战,是民族的希望、时代的要求,也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