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人文财富尚流会定制

11出失传戏冷门戏将重现舞台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6-12-19 阅读量:2346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项目近日签约。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与福建省京剧院、吉林省京剧院、黑龙江省京剧院、沈阳京剧院、上海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等单位签订了项目协议书。

  流派是京剧繁盛的标志,而流派的传承是以大量剧目的继承为载体的。京剧在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剧目。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舞台上常演剧目有1000余出。但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京剧演出剧目逐渐减少,随着京剧老艺术家的离去,表演流派的代表剧目面临失传,京剧教学剧目日趋单一,随之引发传承危机。因此,挖掘抢救整理失传或者濒临失传的传统剧目已刻不容缓。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于2016年将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列为“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前,基金会组织专家对首批申报的47个剧目进行评审和论证,从中评选出11个剧目列为本年度京剧传统剧目挖掘抢救整理项目,其中有唐(韵生)派的《二子乘舟》、《闹朝扑犬》,高(庆奎)派的《赠绨袍》,梅派全出《天女散花》,有富连成科班独有剧目、毛世来先生的代表作《南界关》,黄(月山)派的《火烧百凉楼》,李盛斌先生一脉的《花蝴蝶》,小生“三会”中较少见演的叶(盛兰)派《临江会》,尚(和玉)派的《四平山》等。中国戏曲学院青年老师李亚莉向台湾杨莲英先生学习的《朝金顶》一剧,将展示京剧舞台上鲜见的男武旦抄跤和旱水等技巧。这些剧目有的是流派代表剧目钩沉,有的具有教学价值,作为教学剧目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有的剧目更兼具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91岁的周仲博先生、86岁的毕谷云先生、82岁的贺春泰先生、78岁的李幼斌先生、年逾古稀的叶少兰先生、马玉璋先生将亲自传授指导。

  据悉,此次签约后,基金会将根据剧目的不同,予以专项资金资助,主要用于老艺术家的传授和剧目的整理加工排演,并将适时组织剧目汇报演出。基金会理事长王玉珍表示,未来基金会确定每年3月、9月两次接受项目申报,进行项目评审。近期收到的剧目申报,将列入明年第一季度的评审,使传统剧目挖掘抢救整理工作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