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总有一丝特殊的意味。
孙行者画了个圈,让魑魅魍魉无从靠近;微信画了个圈,圈出了世界各地“天涯共此时”的便捷沟通;还有家人、朋友、同事间一个个避不开的无形“圈”……各种圈儿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却也复杂的立体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点正是人心:为善为恶,只在一念之间。
纪委再批“圈子”,官员应当怎样看待“圈子”、处理“圈子”?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琢磨琢磨。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整理 | 人民论坛记者张译晟
“圈子”的逻辑
“圈子”本无善恶。
如果从更加开阔的视角去理解“圈子”的话,它是在管理学中的 “网络”;社会学中的“社区”或“社群”。在这次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习大大说自己最近非常愿意使用的“命运共同体”这个词,正是社会学中“圈子”概念的最高级版本。“命运共同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挑选出的相应英文词汇是“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而“Community”最基本的含义正是“社区”或“社群”。互联互通,不正是由一个个无形的“圈子”推演生发,渐至构成一个恢弘、立体的未来世界吗?
所以,出问题的永远不是一个词、一个概念,而是人心。
纪委批判的“圈子”,不是互联互通、共建共赢的共同体圈子,而是偏狭化了的谋私“圈”儿——“为了保住并攫取更大经济利益,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诉求,从而搞团团伙伙、搞小圈子,这对党造成的损害更大,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
圈子的衔接点,一是共利,二是同心。共利,是供给与需求的互联互通;同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际关系会带来信任,信任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自组织治理模式则是良善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圈子”的善恶,就掌握在分寸与法度之上。
为恶,使公器私用,让公共权力私有化,就会出现“进了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没进班子也等于进了班子”,以各种手段纠合“小圈子”,使“圈子”之外的班子成员被孤立、受打压,难有用武之地等现象;
为善,“形成很多自组织团体——表现在组织内会是最有活力与创意的团队,表现在社会上则是现代复杂社会中的公民团体,如职业、行业协会、慈善团体、社区组织、各类兴趣俱乐部等等,可以其内部的社群规范与伦理建构出自治的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