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人文财富尚流会旅游

聆听,地震在发声

发布时间:2017-05-10 阅读量:4015

  我们能“聆听”地震的声音吗?这里指的不是由地震导致的地面晃动声,而是地震本身的声音。如果可以话,我们应该听些什么呢?

  大约12年前,地球物理学家Ben Holtzman和音乐家、音效设计师Jason Candler开始解答这些问题,希望与公众分享自己对地震研究的热情。SeismoDome展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之一。

  Holtzman和Candler一起创作了这段视频:Holtzman负责撰写科学方面的内容,根据地震数据制作声音,并与合作者制作视觉内容;Candler则处理音响工程和设计,并协助构建展览的概念和文案。

  在被问到聆听地震是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它们时,Holtzman提到了潜意识因素:“人类通过声音来接受大量有关物理过程的信息;我们一直都在这样做,大部分时候是无意识的。比如解读脚步声、发动机的声音、开门声——这一过程渐渐变成了意识的一部分,但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声音是什么。”

  那么,地震的声音究竟来自何方?Holtzman认为,如果以自然速率播放地震的声音数据,那我们几乎听不见什么,大地震的频率甚至不在我们的听力范围内。但如果把频率提高,我们就可以听到更宽的音域范围。根据地震仪距离震源的距离远近、地震的震级不同,这些声音有很大的变化。

  2015年尼泊尔毁灭性地震照片(警告:一些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

聆听,地震在发声

  巨大破坏

  在尼泊尔首都,碎石堆积如山。周日,救援人员在加德满都附近的巴克塔普尔搜寻幸存者。

  摄影:NIRANJAN SHRESTHA, AP

聆听,地震在发声

  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

  由于地震和余震,加德满都周围的道路出现了裂缝。尼泊尔人正在检查这个被地震弄宽的危险裂缝。

  摄影:NIRANJAN SHRESTHA, AP

聆听,地震在发声

  救援工作正在进行

  周日,在加德满都的斯瓦扬布,救援人员从碎石中救出一名男子。他的朋友就在他旁边,已死去。

  摄影:PRAKASH MATHEMA, AFP/GETTY

聆听,地震在发声

  珠穆朗玛峰上的雪崩

  周六,地震引发的雪崩阻塞了珠峰大本营的一段路。此时,2015年的攀登季才刚刚开始。至少18人在那里丧生,直升机正在进行疏散工作。

  摄影:AZIM AFIF, AP

聆听,地震在发声

  被掩埋的佛像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尼泊尔巴克塔普尔,一尊佛像周围的寺庙坍塌了。据报道,其他很多寺庙和宗教场所都被摧毁。死伤的确切人数还不知道。

  摄影:OMAR HAVANA, GETTY

聆听,地震在发声

  死亡人数上升

  在加德满都东南部小镇巴克塔普尔,一名受害者的亲人正在辨认死去的家庭成员。

  摄影:OMAR HAVANA, GETTY

聆听,地震在发声

  照看死者

  周日,地震造成的死者准备被送去火化。

  摄影:OMAR HAVANA, GETTY

聆听,地震在发声

  火化受难者

  在巴克塔普尔,尼泊尔家庭聚集在一片空地上,火化那些不幸罹难的家庭成员。

  摄影:NIRANJAN SHRESTHA, AP

聆听,地震在发声

  挖掘废墟

  这两个人正在巴克塔普尔的废墟中搜寻,这也是救援工作的一部分。这里又发生了多次余震,导致物资和救援组织工作人员的进入困难重重。

  摄影:OMAR HAVANA, GETTY

聆听,地震在发声

  幸存者

  在加德满都的一家医院里,这个名叫Suresh Parihar的男人正在和女儿Sandhya玩耍。Parihar在地震中受伤。

  摄影:MANISH SWARUP, AP

聆听,地震在发声

  倒塌的广场

  杜巴广场内外的建筑在加德满都地震中倒塌。周围那些古老的宫殿都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周六下午,救援人员清理废墟,寻找幸存者。

  摄影:NIRANJAN SHRESTHA, ASSOCIATED PRESS

聆听,地震在发声

  埋在废墟中

  周六,余震仍在继续,人们正试图把这个人救出来。

  摄影:NARANDRA SHRESTHA, EPA

聆听,地震在发声

  一片狼藉

  周六,拉利特普尔区的建筑外立面都落到了街道上。尼泊尔全境和周边国家都有震感。

  摄影:PRAKASH MATHEMA, AFP, GETTY IMAGES

聆听,地震在发声

  救援工作

  余震仍在摇晃着地面,被埋入废墟中的人们被救了出来。

  摄影:NARENDRA SHRESTHA, EPA

聆听,地震在发声

  达拉哈拉塔倒塌

  周六地震发生后,参加搜救工作的不仅有政府救援人员。加德满都具有历史意义的达拉哈拉塔也在地震中倒塌,这些工作人员正抬着一个因倒塌而受伤的女人。

  摄影:OMAR HAVANA, GETTY IMAGES

聆听,地震在发声

  倒塌的里程碑

  建于1832年的达拉哈拉塔原本14层,是一座文化里程碑,地震后只有10米。在过去10年里,达拉哈拉塔一直对公众开放。

  摄影:PRAKASH MATHEMA, AFP, GETTY IMAGES

聆听,地震在发声

  搜索、救援和治疗

  周六,救援人员在路边搭起了诊所,治疗伤者。

  摄影:NIRANJAN SHRESTHA, ASSOCIATED PRESS

聆听,地震在发声

  寺庙被毁

  一个人正走过杜巴广场附近的寺庙。这座寺庙已经坍塌了。

  摄影:OMAR HAVANA, GETTY IMAGES

聆听,地震在发声

  街边诊所

  由于医院负担过重,再加上建筑结构不稳定,伤者在路边接受了治疗。红十字会表示,可以调度大批援助物资,更多来自周边国家的物资还在路上。

  摄影:NIRANJAN SHRESTHA, ASSOCIATED PRESS

聆听,地震在发声

  损失不明

  周六,一个人正在加德满都检查碎石。国际救援官员表示,破环的严重程度和死亡人数至少需要几天,甚至可能更长时间才能有统计结果。

  摄影:NIRANJAN SHRESTHA, ASSOCIATED PRESS

  传统的地震研究方法是检查地震仪绘制的图表:从页面上的波浪线,我们可以知道地球运动的特征。但Holtzman认为,这种方法缺少比对,因此意义不大。人类其实可以利用自身的自然天性,来对比声音,并解读其中的含义。

  正如Holtzman所言,“数据自己会说话。”

  Holtzman还补充说,越靠近数据记录的中心,我们可获得的细节就越多。例如,地震之后,地壳如何调整和适应新的结构。距离震源越远,准确度和清晰性都会有所偏差。

  Holtzman说:“通过进一步的光谱分析,我们可以听到地面波。当这些波加速时,它们就像缓慢的啾啾声,有时候甚至像鲸鱼唱歌。对于这种啾啾声,有明确的物理解释(频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升),所以我们听声音,然后做出解释,让人们对于这些物理意义有一种出于本能的体验。”

  Holtzman和Candler用SeismoDome项目来解释像地面波和块构造论等概念,其中不仅有地震的知识,还通过地震,讲述了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Holtzman解释说:“我们的目标是揭秘地震,但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视之为一种自然过程。”他接着说,绝大多数地震不会伤害任何人,对这种自然现象了解得越多,我们越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恰当的方式建造城市,防止地震造成伤害。

  “因为两次大地震之间的时间跨度超过了一代人的记忆,人们便忽视了风险。大多数社会在城市规划和建造建筑时,没有资源来考虑这些风险。”Holtzman这样补充道。

  Holtzman和Candler还测试了我们对时间的感觉。他们把越来越长的“地球时间”压缩到每段音频和视频中,从几个小时到几年时间。在视频末尾,他们把大众对于时空范围的感知拉了回来,让人们换一种角度思考自己的人生: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一生又是多么的短暂。话虽如此,但绝对没有轻视生命价值的意思,在Holtzman看来,实则“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