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以13.7%的销量同比增幅高位收官。在告别了2015年的销量“低谷”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复苏,进入了恢复性增长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2017年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2个和9.0个百分点。除2月受中国农历新年因素影响同比增速下滑外,其余月份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销量累计增长率呈“直线上升”走势,总体呈现产销两旺发展态势。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汽车消费的积累规律,汽车市场购买力在2016年集中爆发;同时由于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速远高于全年预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虽然2017年的购置税政策退坡,但仍对市场有一定刺激作用,因此对全年的增速预测保持谨慎乐观。”
增长“逆袭”
由于2015年中国车市经历了4.7%的低迷增长,2016年的“逆袭”显然出乎业内预料。
肖政三坦言:“2016年的汽车增长是个意外。因为2015年的数据不乐观,行业最初并没能预测我国汽车的整体产销量可以达到两位数增长。”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狭义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2368.5万辆,同比增速为17%,这一增速比2015年高出了6.5个百分点。
从整体来看,汽车市场发展体现了“年初低、年中高、四季度稳”的增长特征。2016年年初,市场延续上年微增长的态势;进入到6月,汽车销量单月增幅实现两位数增长,七八月同比增速更是高达20%以上。进入四季度,销量增速在20%左右走稳,体现了强大的消费需求拉动效应。
从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对比上年同期,轿车产销分别增长3.9%和3.4%;SUV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增长45.7%和44.6%;MPV产销增速分别为17.1%和18.4%;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下降38.3%和37.8%。“2016年,SUV和MPV市场的增长,是拉动全年乘用车向好的显著原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告诉记者。
与提振人心的车市整体增量数字相比,新能源汽车板块显得并不尽如人意。乘联会数据显示,2016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8万辆,同比增速仅为2%,环比下滑12%,本该出现的年末“翘尾”行情并未出现。另据中汽协数据,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7万辆和40.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9%和6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9.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7%和17.1%,进入相对健康的增速状态。实际上,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但2016年全年50万辆的销量相较于汽车2802万辆的整体来说,市场规模仍然相当小。
内外因叠加
过去5年间,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受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多重作用,汽车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2016年,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新增购车刚性需求的释放成为拉动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主驾马车。
“尽管是两位数的增长,但我们仍然认为这是一种恢复性增长。”肖政三表示,在经历了从2011年至2015年的持续低速增长之后,汽车市场迎来了一次购买力集中爆发。“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对汽车积累的规律来看,目前的经济水平发展和消费者积累刚好在5年之间,这个积累会触动消费者购买一个大型商品的想法,刚好收入也可以匹配得上购买力,就体现在汽车上。”
除此之外,业内普遍认为,2016年的车市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也是由于受到1.6升及以下小排量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强力拉动。2015年9月,国务院决定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政策一经推出,对低迷已久的车市提振作用立竿见影。从当年10月起,多家车企小排量车型热销,年末整体增长幅度达两位数。
事实上,我国曾在2010年推行过1.6升以下车型购置税按7.5%征收,当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37%。但是在政策结束后的2011年,由于超前消费后的市场需求放缓,汽车销量增幅仅为2.45%,增速为13年来最低水平。因此,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实施后对市场反应效果明显。
此前,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2017年购置税完全退出,中国汽车市场将出现负增长。“按照这种方式,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是需要下药的,这副‘药’是政策的‘药’。” 肖政三直言,“这是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自发式增长持一种怀疑态度。我们期待市场能够依靠内生动力实现真正的增长,如果要依赖于政府刺激、政策刺激,一定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