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新力量
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在福建激活,尚不达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传来利好消息
曾经试图在新三板、中小板、创业板拼争上市的福建企业,获得了另一个融资通路
本刊记者 张建忠
曾经试图在新三板、中小板、创业板拼争上市的福建企业,获得了另一个融资通路。民资热地福建的本土资本市场构建,由此升温。
7月18日,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简称“海交中心)正式开业运营。
海交中心一经面世,便有中小微企业通向资本市场的“高速公路”,中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福建省区域金融服务的“网络超市”的运作理想。
可以看到,股权交易、债券交易、登记托管、投融资、金融创新、两岸金融合作及综合服务等七个业务平台,令海交中心显现了大股东兴业证券在本土运作的信心与决心。
在当下福建中小微企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创业持续遭遇多样困境的情形下,海交中心的市场版图扩张及规模效应构建无疑格外引人关注。
本土资本市场升温
自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简称“海交中心”)投运百日后,由两岸10家金融机构投资共建的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本月亦在厦门宣布筹建。
作为福建本土化资本市场符号之一的海交中心22日披露,投入运作百日,挂牌企业达64家。
近期,山东、武汉金改方案相继上报国务院,加之此前公布的温州、义乌、珠三角、深圳前海、泉州等地方案,均将“金改”瞄准区域股权交易市场。
今年以来,证监会推行的多项改革试点,其中就包括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创新等业务。大陆各省份随之热捧区域股权市场,目前,全国区域股权市场多达29家。
区域股权市场“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股权交易市场”的定位,令尚不达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股权挂牌交易,获得新的融资通路。
当下,上海、天津的区域股权市场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后,上海股权交易中心获得重大推力,其中自贸区“金改”的主要方向因有股权交易模式的创新试验,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天津股权交易所,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挂牌企业已经达到354家,总市值超过307亿元人民币。
起步略晚的海交中心,因为福建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和台资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而显得特色鲜明,该省民营力量雄厚,且与台湾经贸合作密切,被认为海交中心未来参与全国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
令人关注的是,福建官方今年对外公布9项金融扶持措施,便包含“支持由两岸业界共同发起成立的海峡股权交易中心”。
“北有天交、南有海交”
福建省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被该省期待建成全国性有竞争有优势的本土资本市场。期待形成中国“北有天交、南有海交”的繁荣格局,并以台海两岸合作为契机,对全国的台资企业,乃至延伸到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竞争。
近期,国家提出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行内人士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的自由市场是倒过来做的西方国家是先有场外市场,然而建成场内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所。中国则是相反的过程。
本应当最先出现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今年在中国得到了大力推动。海交中心便是其中的一个范例。
海交中心的大股东及运营方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看好海交中心的竞争优势:中国有1000多万家的中小企业需要在资本市场得到更多的服务,海交中心将以台海两岸合作为契机,对全国的台资企业,乃至延伸到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竞争。
兰荣说,我相信海交中心是有未来的,中国有一千多万家的中小企业需要在资本市场得到更多的服务,而我们就是在打造这样的一个品牌,当然这个平台我们先要把他做好,
“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是要干什么,就是为了非上市企业解决资本贫乏的问题。”兰荣直指区域投权交易的活力所在。
兰荣判断,从现在开始,应该只要5-10年就能发展到具有特色的、功能独特的资本市场的重要平台。“我们不是在搞股票交易所,我们的方向就是为福建中小微企业服务,怎么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资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