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闽商观察

省级潜力百强!福建这家开发区全国第二

发布时间:2024-07-12 阅读量:3980 来源:闽商网

7月10日,赛迪顾问发布《跃升之路——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研究》报告。


图片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报告基于对省级开发区升级路径的研究分析,结合新发展要求,赛迪顾问构建了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评估五力模型,即战略支撑力、区域影响力、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力、高效组织力,并挖掘了100家具有升级潜力的省级开发区。


江苏上榜数居全国首位,前十独占3席


据赛迪顾问统计,全国目前共有省级开发区超过2000个,其中河南、山东、河北的省级开发区数量较多,位于前三名。


图片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但是,从本次研究得到的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百强看,江苏(9家)、山东(8家)、安徽(7家)、浙江(7家)位于前四强,入榜开发区总数量共31席,是入榜数量的头部梯队;广东、河南、福建等14省,入榜开发区总数量共52席;甘肃、辽宁、内蒙古等入榜开发区总数量共17席。


其中,江苏省常州经济开发区位列全国第一。福建省晋江经济开发区、广东省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溧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省乐清经济开发区、湖南省岳阳临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川省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河北省武安工业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位列2-10名。


在前10强开发区名单中,江苏省独占三席,展现了强大的实力。以排名第一的常州经济开发区为例:


作为年轻的开发区,其成立于2015年,但这些年来的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据统计,2023年,常州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3.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2.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接下来,该经济开发区还将全面融入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积极抢占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创实体经济新优势,依托“一园区一特色一品牌”,聚力打造25个园区,争取在5年内形成业态高端、绿色低碳、数字赋能的现代产业体系。所以,常州经济开发区这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百强第一的名誉实在是实至名归。


福建5家入榜,晋江居全国第二

回到福建省,目前福建有省级以上开发区总量98家,其中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17家,在9个地级市中除了南平外其他均有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


图片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此次,福建有5家开发区入榜,分别是晋江经济开发区,位列第2名;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列第18名;泉惠石化工业园,位列第26名;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位列第27名;宁德三都澳经济开发区,位列第75名。


其中,泉州独占4家,展现出该区域强劲的发展态势。而泉州市的晋江经济开发区也是这五家开发区中,唯一进入前10的开发区。


据了解,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于2000年动工建设,2003年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开发区围绕着“产城融合、提拓并举”的发展主线,逐渐形成“一区多园”的总体发展格局。


从研发到孵化,再到落地,该开发区实现产业生态链闭环,园区从单纯工业区向综合性工业新城区发展,产业集聚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制造、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纸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链及光电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了一批行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如恒安、三六一度、安踏、利郎、海纳、华宇、信泰、蜡笔小新、亲亲、金石等企业。


2020年,开发区建成区规模以上企业共199家,产值突破千亿,现有上市、场外挂牌及上市后备企业45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科技小巨人21家。


而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晋江造”走向世界,2023年,晋江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增超30%,进出口总额超300亿元,工业总产值约1886亿元,2017年以来连续7年蝉联福建省级开发区首位。


至于,其它几家上榜开发区也各有亮点。其中,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存储器、化合物半导体和LED制造为支柱,吸引设计、封装测试、制造设备、关键原材料等上下游配套项目,推动全产业链集聚;泉惠石化工业园、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以石化为支柱走向全球化;宁德三都澳经济开发区以港口、商贸、加工业、海洋产业为主,并优化服务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加速跑”。


兴办开发区,是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对推动产业集聚、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100余个省级开发区作为“后备军”,先后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但不可忽略的是,当前省级开发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规范发展不足;2、产业能级不高;3、同质竞争严重;4、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因此,在新发展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省级开发区亟需重新审视现状,积极寻求创新升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