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厦门举行的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由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和蓝迪国际智库联合编制的《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4)正式对外发布。据了解,该案例集汇集了来自中国各地各级各类开发区的100个优秀案例。每个案例均由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创新亮点等部分组成,全面总结展示了中国开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不懈努力及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全国开发区提供借鉴和启示。其中,福建有8家开发区的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入选。
他们具体有什么样的表现?下面,我们以区域为划分一起来看下: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厚植营商沃土 培育新质生产力
自1991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来,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赋能,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以增强发展新动能。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上新”,福州高新区将每年6月18日作为“榕创汇”科创活动周的启动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将福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为福建硅谷、国家平台与世界园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5年1月成立。1993年1月1日起,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州市马尾区两区合一。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场监管、法院和税务等部门的三方联动下,创新推出了破产企业司法行政协同改革。这一改革实现了企业破产案件受理、简单破产案件的公司注销及清税办理等事务的“一站式”服务。对于复杂案件,该区则采取府院联动的方式,为破产企业管理人提供全面支持。这一举措不仅为福州市、福建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企业破产案件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马尾方案”。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是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拥有台商投资区、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
近年来,海沧区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时效,以高质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指导,做到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全周期协调,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为项目落地“提速护航”;提前开展信息联动、材料核验与预审查等工作,缩短项目前期筹备时间及运营成本。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
以“红色勤务员”行动助推园区营商环境提升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于2000年正式动工建设,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5年被列入省级开发区示范区,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审核公告更名为“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红色勤务员”行动创设“四大员”分工协作,以“红色助勤员”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红色引航员”赋能企业创新创造、“红色先锋员”助力项目建设、“红色专服员”打通政务通道。 福建南安经济开发区:
“分段验收”新模式 助力园区“开园即投产、投产即交证”
南安经济开发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前沿地带、厦漳泉核心地带,与台湾隔海相望,最近距离金门仅2.8海里。南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创新“分段验收”模式,助力小微产业园快速投产,万洋众创城22天完成验收,9家企业获证。此模式减材料、环节、时限,优化审批,加速项目交付与投运,提升营商环境质效。目前,南安打造千亿级水暖厨卫产业区,建设5.8万亩智能泛家居走廊,推8个小微产业园,强化产业链协同。 漳州台商投资区:
聚焦审批服务优化提升 助力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提速增效
漳州台商投资区位于漳州市区东部,是漳州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漳州、厦门城区中心区,南临九龙江入海口,是漳州距离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最近的区。
多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始终坚决贯彻省、市有关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坚持服务靠前、配套靠前,不折不扣落实“妈妈式”服务,着力加强与外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部门合力,以更精准的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海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岛地处福建南端,介于厦门与汕头两个特区之间,东山是重要的侨乡,也是台胞主要祖居地之一。多年来,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东山县政务服务中心、县项目代办中心、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等部门,在总结以往“拿地即开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审批思路,以“拿地”为分隔线,实行“拿地前”提前介入、跟踪指导,“拿地中”靠前服务、准备材料,“拿地后”联动审批、限时发证,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原则,推行项目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突破了多部门、跨层次审批的不协调、低效率瓶颈,逐渐探索形成“拿地即开工”的东山模式。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优质靠前服务跑出项目落地投产“加速度”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宁德市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在2022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第22位,是全省唯一进入前30强的开发区。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用“1+3+N”模式,加速项目落地投产,打造一流锂电新能源产业开发区。通过创新项目策划、部门联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截至2024年8月底,东侨开发区“比项目谋划实效”累计新谋划生成项目37个,总投资80.03亿元。总的来说,案例展示了开发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制定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应用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和成果,而这些开发区未来也将在引领中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