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产业观察

苏商刘强东硬刚闽商王兴!外卖江湖杀疯了,社保革命VS算法优化掀起惊天变局

发布时间:2025-04-22 阅读量:727 来源:闽商网

疯了,中国外卖行业迎来惊天变局!


近日,京东与美团“外卖之争”疯狂升级。4月21日,京东一封《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直接掀了桌子!


图片

抛开两家互联网巨头的纷争过程,单这封公开信本身,就非常有看点。京东不仅直指外卖行业“二选一”、幽灵外卖没有堂食场地的外卖商家,或者已经关门倒闭,但依然活跃在各类外卖平台上的商家)等乱象,最后,更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说到,你们忘了老祖宗的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望你们好自为之!早日回头是岸!


图片


全篇毫无废话,让人直呼京东这是”贴脸开大”啊!而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京东提出的四大反制举措:


1、社保革命。全职骑手五险一金全覆盖,京东全员社保推动行业覆盖率从15%飙至41%,倒逼美团跟进50%养老保险补贴。


2、全家就业。骑手配偶包分配工作”创行业先例,用家庭收入捆绑提升忠诚度。

3、单量保障。所有被竞对平台封杀的骑手,京东保证给予足够单量,确保收入不降,直接瓦解“二选一威慑力。

4、战略野心。京东明确未来3个月,要招募10万全职骑手,刘强东亲自上阵,投入资源远超外界预期。

这一系列组合拳,直接把美团放在了烤架上。随后,美团则低调中带着锋芒,先是发布“与其造谣引流,不如兑现承诺”的回应,并在微博引用林清玄的名句:“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暗讽意味拉满。

图片

如今,一边是刘强东穿上骑手制服,宣布“兄弟们的养老钱不能省”;另一边是王兴强调“算法优化是效率的终极正义”。这两位昔日“东兴饭局”的盟友彻底走向了割席断义,而这场外卖行业的惊天变局,也被网友戏称为“苏北硬汉与福建学霸的巅峰对决”。



01
京东vs 美团“掐架”全过程

回顾事件,此次美团与京东的“掐架”要追溯到今年2月。

2月11日,京东正式推出外卖业务,主打品质差异化竞争,以低佣金/免佣金招募商家,高调宣布给骑手缴纳五险一金。随后,美团跟进。

3月18日 ,美团透过媒体释放消息,表示今年将拓展数码家电闪电仓,杀入京东腹地。

4月9日,蔚来创始人李斌晒出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一起吃外卖的合影,刘强东表示,京东做外卖是认真的,要做品质外卖。

4月11日,京东宣布启动”百亿补贴”,全民可领最高29元外卖券。

4月12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 王莆中在社交媒体发文,暗讽京东入局外卖是“狗急跳墙",美团在非餐饮品类的进展速度远超预期,日订单已达1800万单,让某些公司如鲠在喉,如芒在背。还暗讽京东核心的、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会被扫进垃圾堆,直言京东并非首个尝试外卖的企业,此前阿里、滴滴、字节等均未成功,暗指京东入局是“围魏救赵",意图干扰美团即将发布的即时零售品牌“闪购",宣称美团“30分钟送万物"创造的新体验一定会满足更多用户需要,将把传统物流扫进历史垃圾堆。

4月12日,刘强东回应,让员工加入“小哥应急小组"帮扶骑手、参与出口受阻企业采购,不要打口水仗,产生不了社会价值。

4月14日,京东外卖预计本周餐饮日单量突破500万单。

4月15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宣传内容疑似内涵京东,称“你的东东再等等";京东黑板报发文回应美团内涵,称京东品质外卖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GMV总商品交易额)比“幽灵外卖"1000万单还大,且已上线“自营秒送”电商业务,平均送达时间快于30分钟。

于是,两边“掐架”越演越烈,直至今日的局面。



02
模式差异:不同创业者的商业哲学对决

这场看似简单的外卖平台之争背后,实则是两家巨头对未来零售业态的终极博弈。

苏商刘强东和闽商王兴,两位中国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创业者,一个“偏执型硬核执行派”,一个“理工科理性战略家”,在面对即时零售市场时,展现了完全不同的路径选择。


刘强东代表的京东:以供应链优势切入即时零售

京东的外卖业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其“即时零售”战略的延伸。通过整合达达集团的配送能力,京东试图将传统电商的供应链优势与即时配送网络结合,打造“商品+服务”的全场景覆盖。

其核心逻辑在于:高频外卖订单可提升用户活跃度,进而带动低频高客单价的商品零售。

简单来说,刘强东属于以供应链能力、仓储物流体系见长,“中长链+标准化”的运营逻辑。

王兴主导的美团本地生活生态的流量闭环

美团的外卖业务是其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入口。通过“外卖—到店—酒旅”的协同效应,美团构建了一个以高频餐饮需求为起点、覆盖全生活场景的流量闭环。


数据显示,美团日订单量峰值达9800万单,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即时配送网络将餐饮流量转化为非餐品类的即时零售需求。


简单来说,王兴更侧重于本地生活服务+数据算法+分布式平台的调配能力,是典型的“短链+高频刚需”打法。


这两者的根本矛盾在于:京东试图用商品零售的逻辑重构餐饮服务,而美团则用餐饮流量反哺零售生态。这种差异在运营策略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京东强调“零佣金”和骑手社保,试图通过电商式补贴快速获客;美团则以规模效应为壁垒,用商家返佣和动态定价维持盈利。




03
京东真的能撼动美团吗?

目前,京东,美团,饿了么,已形成三分天下的趋势,即京东约5%,美团约70%,饿了么约25%。


如果按照现在这种势头,京东应该可以很快打败饿了么。但是,要想击败稳占外卖领域头把交椅的美团,恐怕还是有点难度。毕竟,现阶段美团坚实的防线确实坚不可破。


很多人把美团的护城河简单归结为 “用户习惯”,但实际远不止于此。


美团的高效配送服务,背后是覆盖全城的 82万骑手、3万个闪电仓和 “超脑调度系统” 的实时计算。这套系统能在毫秒级完成路径规划,将单均配送成本压到9.2元,比京东低56%。这种效率优势,让美团在高频刚需的外卖市场形成 “规模 - 成本 - 体验” 的正向循环。

更关键的是商家生态。美团用 “3 天账期 + 供应链金融” 绑定了 1450 万中小商户,这些长尾商家贡献了70%的订单量。京东虽然能用 “零佣金” 撬走瑞幸、汉堡王等连锁品牌,但中小商户对美团的依赖如同鱼离不开水 。 毕竟,在美团每花1元营销费能带来12元利润,这种 ROI 是京东短期内无法复制的。

除此之外,美团也在积极改变,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陆续推进了算法公开常态化、改善骑手激励机制等。另外,美团也在积极做公益和履行社会责任。

但不管如何,对消费者和餐饮市场而言,有竞争总是好事!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是一家独大的格局都不利于消费者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这是规律。只有外卖市场越做越好,外卖食品越来越卫生,商家老板赚的越来越多,跑腿奔波的外卖小哥赚的越来越多,工作福利越来越有保障,食客吃的越来越开心,这才是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