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军出生在福建省南平浦城县一个农村家庭,那里人口不足40万。小时候,他每天都要早早起床去几公里外的小学上学。在同学和老师眼中,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上初一时,他甚至把学校的灯泡拉出来玩,打架也是家常便饭,写过的检讨书有几十份。高一时,他的成绩是班上倒数第三名。
然而,故事的主角往往都自带光环。很快,余建军就摘掉了家长和老师眼中“问题学生”的帽子。高二的两个学期,他的成绩已经能够位居班级前三名,高中毕业时,他更是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学,从此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1998年,还在读硕士的余建军开启了创业之旅,他的第一个项目是“模拟中国”,旨在模拟中国互联网环境,但由于当时互联网发展尚处初期,项目过于超前且缺乏成熟盈利模式而失败。
不过,这次挫折并未让他却步。2001年,他创立杰图软件公司,专注3D全景技术研发,取得了一定成绩。2006年,他又创立街景地图项目“城市吧”,用城市采集车绘制3D街景地图,虽然项目前沿吸引了投资人,但因市场竞争和经营问题,最终出售给了百度。
接连的失败让余建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2009年,在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的支持下,他创办了“那里世界”项目,用互联网全景呈现世界,可还是没能实现商业闭环,团队大幅缩减。但余建军骨子里的坚韧让他继续寻找方向,终于在2012年,他捕捉到移动音频领域的机遇,创立了喜马拉雅FM。
这次创业,虽然初期也面临重重挑战,但喜马拉雅凭借着丰富的内容生态,涵盖有声书、播客、知识付费、音乐等多元形式,迅速积累起庞大的用户群体并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音频平台。
灼识谘询数据显示,2023年喜马拉雅移动端总收听时长和在线音频总收入位居国内第一,平均月活跃用户达3.03亿 。
另外,《2024全球独角兽榜》上,喜马拉雅以235亿元企业估值,排名榜单全球第292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喜马拉雅的发展也确实是遭遇到了瓶颈。在战略布局上,采用联席CEO轮岗制度虽有创新意图,但导致公司战略摇摆不定。比如播客业务,作为喜马拉雅探索的第二曲线,因创始人余建军和联合创始人陈小雨观点不一,推进受阻。
数据显示,2021—2023年,喜马拉雅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速度从24.4%骤降至3.9% 。
从财务数据来看,尽管公司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收入达61.63亿元,但其营收增长率却从2021年的43.7%大幅降至2023年的1.7% 。
而且实现盈利,还是喜马拉雅多次裁员降低成本的结果,2021— 2023年,公司全职雇员从4342名降到了2637名 。
此外,2021 — 2024年间,公司多次向美国SEC和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均以失败告终,这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融资和发展。
如今,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标的早已转向AI领域,喜马拉雅这样的"古典互联网"代表,处境愈发尴尬。
特别是在短视频等内容平台不断抢占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情况下,音频行业本就不高的行业渗透率再度被抢占。
虽然,余建军和陈小雨两位CEO都曾先后发布内部信,倡导员工全面拥抱AI,但结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所以,喜马拉雅卖身似乎也在意料之中。而事实上,早在2022年,腾讯音乐便被传与喜马拉雅有过接触,探讨合作可能,但因管理权分配问题,谈判陷入僵局。
此次传闻再起,市场认为或与喜马拉雅近期资本动作有关,其子公司喜攀(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3亿增至28亿,增幅达837.6%,被内部员工视为 “收购重启的信号”。
而一旦后续腾讯音乐能够成功介入,将通过其社交基因(如微信生态导流)与娱乐化运营(直播、虚拟礼物)重塑喜马拉雅的盈利模型。同时,腾讯音乐也能够借助喜马拉雅的全场景覆盖能力(如播客、知识付费、UGC内容)突破长音频业务的壁垒,这或许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后流量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