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产业观察

闽企航母启航:一文看懂五大上市公司实力与走向

发布时间:2025-06-16 阅读量:6237 来源:原创 作者:左海知事

近日,福建省工业控股集团这艘国企巨轮正式启航。这家整合了冶金、轻纺、机电三大板块的省级工业旗舰,以超1500亿元资产总额、5万余名员工的体量,携旗下5家上市公司强势登场,总市值突破727亿元。这场牵动福建国资版图的重组,不仅改写了省属国企竞争格局,更勾勒出福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

福建工控集团的诞生密码

福建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下,福建工控集团于2025年5月27日应运而生。这家省管企业的组建绝非简单的资产相加,而是瞄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双轮驱动目标。通过将福建省冶金控股80%股权、福建省轻纺控股100%股权注入新平台,集团实现了对钢铁、钨业、新能源、造纸等关键领域的全产业链掌控。

掌舵人杨方的履历颇具深意:这位从电子信息产业走出的技术型管理者,曾主导宁德市产业升级,又在冶金系统历练多年。如今她带领的领导班子呈现"老中青"梯队配置,既有深耕国企改革多年的侯孝亮,也有来自轻纺系统的黄金镖,更不乏三钢集团掌门人何天仁这样的产业实干家。这种复合型团队配置,折射出集团"传统产业突围与新兴产业突破"的双重使命。

五虎将图谱:起底上市公司矩阵

厦门钨业:从"家里有矿"到技术制胜

作为集团钨产业核心平台,厦门钨业正上演着"资源+技术"的双轮驱动。手握全球20%钨资源储量,企业却把目光投向更远处:在泰国建设的钨丝生产基地,采用独创的"智慧拉丝"技术,将光伏用钨丝直径做到0.03毫米,仅为头发丝三分之一,却能拉动自身重量300倍的硅片。更令人瞩目的是在半导体领域的突破——研发的离子注入钨靶材,成功打破美日垄断,进入台积电7nm芯片产线。

董事长黄长庚曾表示,"我们不是在卖资源,而是在卖技术解决方案。"每年将营收的5%投入研发,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取得突破,研发的高温钕铁硼磁体,使新能源汽车电机效率提升8%。2024年,企业硬是凭着"技术溢价",在钨价下跌15%的不利环境下,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3%。

厦钨新能:固态电池赛道的破局者

在宁德时代隔壁,这家新能源材料企业正悄然改写行业规则。其法国图卢兹研发中心传来的消息震动业界:通过"NL结构"正极材料创新,用锰元素替代部分钴镍,使动力电池成本直降30%,能量密度却提升15%。更关键的是,这项技术完美适配固态电池体系。

总经理姜龙谈及生产线上的"黑科技"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是在追赶,是在定义新标准。"每台设备都装载着AI视觉检测系统,能捕捉0.01毫米的晶格缺陷。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企业成为宝马i系列电动车的独家正极材料供应商。2025年规划的10万吨新产能,将使企业跻身全球前三。

福蓉科技:藏在手机里的"隐形冠军"

当消费者惊叹于折叠屏手机的轻薄时,很少有人知道,支撑这种惊艳体验的,是福蓉科技研发的"超弹铝材"。这种经过20道精密加工的铝合金,在0.5毫米厚度下仍能经受20万次弯折,相当于每天折叠100次用5年。

就像手机界的材料魔法师:纳米级阳极氧化技术,让铝材表面形成蜂窝状氧化膜,既保持金属质感,又提升5倍耐磨性。这项技术使企业拿下苹果、三星70%的中框订单,更在小米MIX Fold3上实现"零孔洞"转轴结构,将折叠屏厚度压缩到10毫米以内。

三钢闽光:钢铁巨头的"凤凰涅槃"

在闽光生产车间,AGV小车正将红热的钢坯精准送入轧机,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藏着转型升级的密码。新任董事长刘梅萱上任百日,就烧起"三把火":

技术改造火:投入30亿建设智能炼钢系统,使转炉终点碳温双命中率从65%提升至92%;

产品升级火:与比亚迪联合研发的"刀片电池壳专用钢",强度提升30%的同时减重20%;

循环经济火:独创的"钢化联产"模式,用高炉煤气发电,年节电量够50万户家庭使用。

这些举措让企业在2025年Q1实现扭亏,更在汽车用钢市场拿下15%的份额。不仅要造好钢,更要造聪明的钢。比如,正在调试的氢基直接还原铁设备,这将是传统高炉工艺的颠覆者。

青山纸业:点竹成金的"绿色革命"

在三明工厂,成捆竹材正被送入特制蒸煮器,经过200℃高温处理,变成雪白的竹浆。这项全球首创的"竹浆替代木浆"技术,使企业每生产1吨纸,就能少砍3立方米森林。

这也是在经营碳汇。他们过一笔环保账:竹子年生长量是树木的3倍,固碳能力更强。企业研发的食品级涂布牛卡纸,成功打入伊利、蒙牛供应链,更在快递包装领域实现突破,2024年绿色产品销售额占比达45%。更令人期待的是在建的竹生物质发电项目,投产后将使企业绿电自给率突破70%。 

未来航向:千亿集群的进阶之路

站在"十五五"规划起点,福建工控集团正绘制三张蓝图:在传统产业领域,推动三钢闽光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力争2027年人均产钢量突破1500吨;在新兴产业赛道,计划三年内投入50亿元攻坚稀土永磁电机、氢能储运等关键技术;在资本运作层面,已启动福蓉科技分拆上市预案,并筹划厦钨新能科创板二次融资。

这场改革深水区的突围战,既需要杨方团队"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更考验着产业协同的智慧。当三钢的特种钢材进入厦门钨业的精密刀具生产线,当青山纸业的竹浆纤维与福蓉科技的铝材碰撞出新型复合材料,一个覆盖"金属-非金属-新能源"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这艘闽企航母的航迹,或将为东部沿海省份国企改革提供全新样本。


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


天下闽商的精神家园——闽商杂志 

微信号:minsboss

信息发布:添加微信 lovetop49

广告投放:470737441@qq.com

新浪微博:@闽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