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产业观察

第十五届“6·18”亮点纷呈: 领略科技创新带来的“海洋+”时代

发布时间:2017-06-22 阅读量:2576

1.jpg

本届“6·18”海洋馆吸引众多观展客商。

  以“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为主题的“6·18”海洋馆18日上午正式开馆迎客。

  据介绍,馆内集中展示了一批我国特别是福建在海洋生物医药制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项目技术成果,截至目前,已累计促成项目对接155项,总投资270.87亿元。本届“6·18”海洋馆占地面积370平方米,展馆采用实物、视频、展板等形式,集中展示我国特别是福建在海洋生物医药制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项目技术成果和发展成效。

  海洋+人工造岛技术=实现海域使用的沧海桑田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上人工岛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对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此次,展会邀约的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五百强中国交建,主营疏浚、吹填、水利、海洋、环境等核心业务。

  自成立以来,上航局吹泥造田,把黄浦江两岸的低滩洼地变成两万亩农田;吹泥造地,建成了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洋山深水港;吹泥造岛,在黄浦江吹填起了上海复兴岛和渤海湾畔的冀东油田人工岛;吹泥造库,建成了上海民生工程——青草沙水库,通过不断优化围堰、吹填、袋装砂、长排距等施工工艺,在海上人工岛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技术的改革将取消未来海洋与陆地的界线,成就沧海桑田的变迁。

  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现代海洋管理技术提升

  在海洋馆内,最新的海洋装备吸引了参展客商的注意。它们是:

  小型水下机器人,填补了国内15公斤级300米潜水的空白。

  “嘉庚号”科考船,我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并由船东(厦大)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向阳红”科考船,具有全球航行能力、B3级冰区加强及全天候观测能力,技术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综合科考船。

  “三龙”汇聚,包括蛟龙、潜龙、海龙,其中,蛟龙为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深水勘测;潜龙为无人无缆潜水器,4500米级深水勘测;海龙为无人遥控潜水器,3500米级深水勘测。

  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未来人类健康的美好期待

  近年来,借助国家战略“蓝色经济”的发展大潮,海洋生物医药不断从实验室走入企业的生产车间。虽然国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本届“6·18”,我省主推海洋生物产业创新领域4条产业链:

  海洋蛋白创新链:海洋功能蛋白及短肽,可用于制备生物医学工程材料,以及特殊医学用途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用于特定人群及高龄人群的保健康复。

  海洋多糖创新链:以海带、江蓠、麒麟菜和虾蟹壳为原料,开发琼脂糖系列产品、植物胶囊、农用制剂、保健食品及药品,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增强抵抗力等功效。

  海洋功能脂肪酸创新链:围绕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发育以及食品、饲料等对海洋功能脂肪酸产品的需求,开发DHA、EPA、ARA、磷脂、角鲨烯、单细胞食用油等产品,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等功能。

  海洋生物新制品创新链:围绕海洋保健食品、海洋微生物制品、海洋抗菌制品、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毒素和海洋农用制剂等方面进行生产技术优化、集成和创新,开发功效显著、成分明确的新型功能海洋生物制品,加快推动全省海洋生物资源的全值化利用。

  海洋+VR海洋寻宝=足不出户带您翱翔海底

  VR,把您放在虚拟的环境里,通过VR展示与互动,让您近距离领略无穷奥秘的海底宝藏以及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从而进一步唤醒和提高公众“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的意识。

  此次,海洋馆与福建虚拟海洋研究院联合,面向全省开展青年海洋创新创意成果评选活动。共有26个单位或个人按照要求提交创新项目材料,经过专家评审评分推荐,评选出前十家单位或个人的成果入围海洋馆进行相关展板和实物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