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教授15日在北京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杜明明 摄)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教授15日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发表的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以和平为导向,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创新之举”。
黄靖参加了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主持了“智库交流”平行论坛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绸之路”议题讨论。他认为,解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倡议虽然是中国提出的,但是由全世界共享。同时,他强调这是和平、平等的合作关系,需在理解并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发展。
中国对外政策的创新之举
黄靖指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黄靖说,人类经常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即对有限资源的无限需求。西方国家自古以来在对待不同利益诉求时都是选择对抗,选择结盟。而中国选择通过对话和交流来了解对方的需求,争取进行合作达到共赢。由共同利益驱动进行的结伴,与结盟最大的不同在于结伴是为了合作而产生,是开放、包容、平等的,不具有结盟中的排他性。
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坦承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注意到各国之间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也会因此产生分歧甚至冲突,对此他也给了应对这一问题的“中国方案”。黄靖指出,这个“中国方案”关键就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同时,也纳入了开放、包容、和平、互利共赢等理念。这表明,中国对外发展是“以和平为导向,向世界清晰传达中国对外政策的具体创新,这也是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项贡献。”
需多方支持参与建设的企业
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为3000亿元人民币。黄靖认为,这些实打实的数字表明习主席的讲话“绝非空话,而是非常有价值”。
黄靖指出,习近平出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项目,不是中国的外援计划,更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而是一项世界性的能够促进沟通、合作并为全球带来共同利益的长期的经济计划。他强调,市场经济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驱动力,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政府需要对企业进行“政策支持、法律保障和信用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