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蚂蚁集团连夜下架了旗下支付宝全部银行互联网存款产品,紧接着,包括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陆金所、携程金融、小米旗下天星金融、滴滴、美团在内的多个平台,纷纷排队下架互联网存款。
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下架了存款业务。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之后,对已购买产品的老用户依然可见,正在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无证驾驶”引关注
2020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发表题为《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续)》的演讲,直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银行存款产品的业务属于“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监管层喊话之后,互联网巨头闻风而动,支付宝、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陆金所等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不久后,浙江监管当局下发通知,“叫停”互联网存款业务。2020年12月24日,浙江银保监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辖内存款市场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辖区内银行不得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已开展合作的,即日起下架相关存款产品,终止合作。
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究竟是什么?
互联网存款产品一般是指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平台上售卖的存款类产品,可以简单理解为,互联网平台为银行的存款产品进行线上导流,提供购买入口,提供服务的同时,商业银行要向互联网平台支付“导流费”等手续费。
2018年以来,互联网存款产品快速兴起,因这类存款普遍有操作便捷、支取灵活、利率高、门槛低的特征,因此吸引了不少有理财需求的年轻群体的关注,逐渐成为部分中小银行特别是民营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
利率高、门槛低、支取灵活,这样的产品为什么会被互联网平台下架呢?
支付宝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对外解释是“根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存款的规范要求”,京东金融、度小满等平台也均提到监管部门相关规范或表态,表示要主动拥抱监管。
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
在监管部门看来,互联网存款产品潜在风险巨大。
孙天琦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互联网存款产品可能存在诸多风险。他指出,互联网平台存款具有开放性、利率敏感性高、异地客户为主、客户粘性低、随时支取等特征,存款稳定性远低于线下,这无疑增加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同时,平台存款全额计入个人存款,导致流动性匹配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核心负债比例高估。
据了解,当前,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的存款产品利率均已接近或超过全国自律定价机制上限。以某平台推出的存款产品“多帮利6个月”为例,产品存款期限为180天,存款利率年化1.95%,已超过央行公布的定期存款半年基准利率1.3%,其他期限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中,3年期利率最高为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上限。
而中小银行通过高息吸收存款,再叠加互联网平台“导流费”成本,想要获取收益就必然要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
与此同时,一旦银行或平台出现负面舆情并在网上传播,极易导致“存款搬家”,出现挤兑风险,据孙天琦披露,部分银行的互联网存款规模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到83%,其中异地存款占绝大部分。
另外,互联网存款产品面向全国储户,这让地方法人银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存款业务已拓展至全国,从资金来源看,它们已成为全国性银行,与立足于当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存在偏差。
突破地域限制、扰乱存款利率市场机制、推高银行负债成本、资产端风险增加等诸多风险,成为此轮互联网存款整治的根本原因。
那未来互联网存款产品要何去何从?
“银保监会支持商业银行在审慎经营、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线上存款业务。”2020年12月31日,针对银行互联网存款产品从互联网平台上下架的现象,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进行回应。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2021年央行将进一步疏通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易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