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三产融合 小密酒业入胜境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6-05-30 阅读量:2806
/

题图:本报记者 吴恩儿

  青砖白瓦,流水潺潺。茂密的树丛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排徽派建筑。环绕着它们的,是一池清澈的湖水,几只黑色的天鹅惬意地游着。告诉你,这是一个工厂,你信吗?

  这就是印象小密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它坐落在浦城县荣华山脚下的食品加工产业园内。2010年初,酒厂成立;2013年9月,博览园开工建设;2015年 11月25日,博览园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12月20日,获评福建省首批观光工厂。短短6年间,福建省小密酒业有限公司从传统酒厂发展为现代观光工厂,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专利多,古酒靠新科技再青春

  据传,从唐代开始,浦城县富岭镇小密村就盛产包酒,即酒包酒。采用当地优质糯米酿出酒娘后,再加入高粱谷烧和枸杞等配料封缸,经18个月以上二次自然发酵。这样的酒,不加糖而甘甜,不着色而似琥珀,不调香而芬芳。

  作为当地人,小密酒业董事长黄向东投资包酒并非心血来潮。

  在消防部队服役11年后,黄向东退役。在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黄向东把目光投向了包酒。

  在此时的浦城,已有多家包酒企业,如何才能站稳脚跟?黄向东胸有成竹:靠规模和科技。

  2010 年初,黄向东投入500万元,成立了福建省小密酒业有限公司。公司引进先进的黄酒生产线,结合小密村传统的包酒酿造技术,实行规模化生产。第一批酿造 1000缸包酒,年产包酒500吨。为了保证品质,工厂建造起1吨的白酒发酵池96个,自酿白酒,并购置了现代化的检测仪器。不仅如此,公司还与高校合作,设立了研发部,招聘了一大批具有酒类生产专业知识的人才,由一名副总负责研发工作。原先的蒸锅,一锅只能蒸煮100公斤的谷子。经过技术改造,现在一锅能够蒸煮1000公斤的谷子,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0倍。普通的包酒,经过两次自然发酵后,生产工序就此终结了。但在小密酒业,二次发酵后的酒,还要经历高温催成。这样的酒,口感更柔和,口味更香醇。高温催成是门独特的技术,小密包酒已经为高温催成等技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