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鑫集团董事长陈必松
文 止舟
“福建企业家有条件都要到东南亚占领一席之地,时机成熟,就可以在当地干出一番事业。”采访中,陈必松如是判断。
当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刚崭露头角,他便察觉到家乡建设发展蕴藏着新机遇,毅然回乡发展;如今,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这位对机遇具有敏锐嗅觉的企业家再度找到了新的机会。
善观时变
1992年,陈必松离开家乡来到海南省打拼创业,凭借着闽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明锐的市场洞察力,很快在海南打开局面,事业如火如荼地开展。
2004年,听到家乡吹响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号角,陈必松激起了回乡创业的热忱,凭借多年的工程经验,陈必松看到了福建沿海城市中建材行业蕴涵着潜在的商业发展空间。当时,福建省在加快海西建设的政策背景下,迎来大开发、大建设的良好局面,福建源鑫集团的前身福建源鑫投资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十年来,企业迅速发展,相继投资成立涉及水泥、商品混凝土及矿渣微粉生产、汽贸、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多家子公司,并组建源鑫集团,加快统筹产业链的整合发展。如今公司生产的“福源鑫”牌水泥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房地产、铁路、桥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并被评为“福建省知名字号”及“福建省建材放心产品”,集团还荣获“2014 中国建材企业500 强”、“纳税信用A 级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企业壮大的同时,作为企业的创始人,陈必松更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上高瞻远瞩,积极探索。作为福建省深水港之一的罗源湾制定了“百亿冶金城”战略定位,使得罗源县本地各大钢铁厂、火电厂迅速发展并不断扩大规模,带来丰富的冶金矿渣和电厂粉灰煤等固废资源,陈必松明锐洞察到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基于循环经济、绿色建材的发展思路,源鑫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同济大学、福州大学、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展开产学研合作,在固废处置成套技术、新型低碳建筑材料研发、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探索出一条环保创新之路,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在合理高效处置固废资源的同时,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领企业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集团下属福建源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也被评为“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称号。
目前,源鑫集团已经规划在罗源湾北工业区建立福建源鑫环保建材科技园,项目占地700余亩,规划建设3个万吨级散杂货码头,300万吨/年矿渣微粉及矿物掺合料、120万方/年商品混凝土、120万吨/年高性能水泥、60万吨/年干拌砂浆生产线及配套科研中心。
十年历程,源鑫集团以建材行业为依托,正在发展成为以产业投资、绿色建材、港口中转、现代物流为核心的四大业务板块,拥有十余家子公司的环保型企业,为公司开拓海外投资奠定了基础。
借力新“丝”路
陈必松的海外投资之路远在1994年便已开始铺垫。
当时,他受邀请前往印尼金锋集团考察,在15天的时间里,他逐一考察了金锋集团在当地投资的工业园区中的34家工厂,由衷感受到前辈们在东南亚创业的艰苦历程,心存敬意之时也借此对印尼置业投资的发展方向有了深刻的了解。
对陈必松来说,“下南洋”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家族里的几代人都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下南洋”,父辈也曾经告诫他,要将这个传统延续下去。他至今还依稀记得,当年老华侨回国时走亲访友的热闹情形。这些都让他对东南亚这些印度洋边的岛国倍感亲近。
正因如此,2002年,他在印尼雅加达也展开了海外投资第一步。当时,他每个月都要去印尼考察,根据当地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仔细调研评估国内沿海省份和印尼的建材市场及需求后,看准了不锈钢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毅然在印尼当地投资建厂。
而在海南创业期间时,陈必松曾任福建省驻琼企事业联谊会首届会长,参与筹建了海南省福建商会,连续三届任名誉会长。成立至今,海南省福建商会多次组织会员出外考察,并尝试以商会的形式抱团“走出去”,极大便利了企业在海外的落地与发展。
如今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显著提升,金融机构实力稳步增长,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国家在鼓励支持有条件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导向也更加的明确,通过宏观调控、法制保障、体系完善等手段逐步加大支持力度。福建省近年来在对外投资领域、财政和金融扶持、提供通关便利和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等方面也都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2014年更是提出了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口号,在东南亚柬埔寨等国家成立大型工业园区,也为闽商境外投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多年来,陈必松参与了许多海外考察团,并看准在印尼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的发展需求,参与投资了多个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谈起这些海外投资的经历,陈必松巨细靡遗,小到当地风俗习惯特点,大到国情政治环境,他都信手拈来。
“到东南亚投资一定要了解中国和投资国当地法律的差异,明确投资意向,考察行业、产品在当地的适应性与适用性,并且要积极学习和尊重当地的语言及风俗习惯。”陈必松表示,当下闽商赴东南亚投资多是依靠个人在海外的人脉资源来进行,容易遭遇语言习惯、用工及人员差异等各种阻力。他建议,闽商到东南亚投资,应多借助中国政府或福建省政府在当地举办的各种项目推介活动,并学习抱团“出海”的做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项目落地。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当年,源鑫集团借助海西建设的东风,结出环保产业的硕果,如今,借道新“丝”路的源鑫,又将展开怎样的征途?